廖不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7章 一不小心又講深奧了,重生始於1990,廖不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氣氛調動起來後。
蘇偉直接進入正題講課,劍橋的學生們沒有看到蘇偉的講臺上放有演講稿。
這堂課,2個多小時。
難道蘇偉是背完稿子的嗎?
他們有些疑惑。
全然不知,蘇偉根本不用稿子,儘管現在是在國際一流學府講課,說到底還是給一群學生講課。
而且講成功學,他張口就來。
蘇偉說:“首先,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成功學的定義。
成功學的起源很早,可以追溯道幾千年前,在中國文化中,周易裡面講,天行健,君子當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當以厚德載物。《論語》中也提到了立德、立功一說,都可以和成功學這個話題聯絡上!”
中國留學生和大部分華僑清楚蘇偉講的什麼,也有喜歡中國文化的外籍學生能夠大致理解蘇偉的意思。
但是很多學生都保持著一臉懵逼的狀態,不知道蘇偉在說什麼?
但是“孔子”,他們知道,全球各地有很多孔子學院,他們知道孔子是聖人,所以孔子說的話應該不會有錯。
蘇偉舉古代中國的例子,好像學生們不太理解。
他講道:“或許我剛剛講到的,你們覺得很深奧,但是有一個人你們肯定知道,他可以算作是成功學研究的代表。
他叫戴爾·卡耐基,美利堅著名人際關係學大師,現代成人教育之父,西方現代人際關係教育的奠基人,他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和成功學大師。”
大學生們點了點頭,基本上都看過他的書,他特別擅長挖掘人性,那本《人性的弱點》,在校大學生很多都讀過。
蘇偉接著講:“成功學的起源是為了完善自我和培養他人,促使人們積極進取,推動社會完善進步而自然產生的學問。
實際上是一門關於自我管理的學問,是理想信念與目標行動教育方面的內容。
今天在這裡我們重點提一下自我管理這個主題,有沒有人願意回答我一個問題,在你們來到劍橋之前和在這裡上學之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一位中國留學生主動舉手。
蘇偉示意,讓他做答。
他講道:“國內和國外的教學體制理念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學習方法也會產生很大的變化,但是我覺得有一點是不會變的,我們對知識的渴望度和求知慾!”
蘇偉微笑道:“很好,這位同學的回答很好,他提到一個很關鍵的點,他是一個一直在追求知識的人。
沒有任何外部條件改變他的這個執念,我們可以將這個執念定義為自我管理,透過強烈的主觀意識去控制自己的行為。
拿破崙曾經講過,無論你做任何事情,排在第一的永遠是態度,態度堅定了,加上後天的積累更容易獲得成功。
那麼在自我管理中,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該有什麼樣的態度呢?”
“努力!”
“信心!”
“決心!”
“意志力!”
“……”
下面所有學生說出了他們腦子裡最先想到的。
蘇偉點頭道:“你們所提到的都是正確的,態度取決於收穫,意思是你們想得到什麼,獲得什麼樣的收穫?首先就要拿出什麼樣的態度來?
同樣,這個理論反過來也成立,收穫來源於態度,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理論。
富蘭克林提出過,成功靠一個人的道德,在中國古典文化中,對於道德兩字有深刻的闡述。
但是時代發展到今天,由於每個人的慾望不同,所以成功的定義就不同,道德不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的關鍵。
卡耐基的觀點很比較客觀,他說,成功的基本要素是,15%的專業技術,85%人格和領導別人的能力!
我想問各位一下,在你們眼裡,我算成功嗎?”
“算!”
“sure!”
學生老師以及學校領導的觀點是一致,都認為蘇偉是一個成功的人。
如果說他都不算成功,那麼成功的條件就太高了。
蘇偉謙虛接受了眾人的讚美,微笑道:“我也認為自己算是一個成功的人。
我記得幾年前中國有一家著名的地產商叫萬達地產,集團的董事長王健林邀請我去給集團高層領導上了一堂課,就提到了領導力。
我現在給你們講這個內容過於深奧了,所以我們回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