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不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4章 棒球理論,重生始於1990,廖不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巴菲特最後補充這一點是所有投資者的慣性病,市場看的太重,已經偏離了自己心裡的價值標準。

當初楊明華和巴菲特在紐約見面的時候,巴菲特也向他提到這個問題。

準確的說,每一個見過巴菲特的人,都從他的嘴裡聽到過這一條重要的理論。

不是巴菲特腦子裡面沒有其他東西了,而是這一條投資思維最容易迷惑人,很多投資者死在了這個坑裡,沒有翻過身,甚至有的三番五次的往坑裡跳。

現場的所有嘉賓相互討論了起來,感同身受。

蘇偉也點了點頭,承認巴菲特的理論。

接著巴菲特主動偏頭看向了蘇偉,好像在示意,你有什麼要說的或者在他的理論上有什麼補充的?

眾人的視野回到舞臺上,隨著巴菲特的眼睛一致看向蘇偉。

蘇偉拿起話筒微笑著說:“巴菲特先生提到的自我價值判斷是每一位投資者應該準確認識的。

我給大家做個比喻。

一個長期導向型的投資者就好比擊球手,比賽中沒有出現好球,也沒有出現壞球的時候,擊球手可以對幾十個,甚至幾百個擊球機會無動於衷,其中不乏別人看到很可能就會揮棒的機會。

價投者就是比賽的學習者,不論擊中與否,他們都從每一次揮棒中學習經驗。

他們不會受別人的表現影響,只關注自己的成績如何。他們有無盡的耐心,願意等,直到一次絕佳的擊球機會出現在他們面前——一個被低估了的投資機會。

價投者不會投資那些他們沒有十分把握的,或者那些風險奇大的公司。”

聽完蘇偉的話,巴菲特傻了。

蘇偉把他接下來想講的話搶先說了。

大概意思一致,巴菲特自己給這個理論取了一個名字叫住“棒球理論”。

理論的根據依然來自於個人的價值衡量標準。

臺下的嘉賓們,結合蘇偉和巴菲特之前講的投資思維來深層次的理解這句話。

基本概括了一個投資者選著出手時的所有心態以及將會發生的結果。

他們作好記錄後,抬起頭,頗有些驚訝的看著蘇偉。

首先,他們非常清楚蘇偉的投資能力,不然也不會有“東方巴菲特”這個稱撥出現。

其次,他們決定來參加京城金融論壇的時候,腦子裡的想法是,覺得蘇偉是那種實戰性強於理論性的投資家,所以在巴菲特面前,他的理論根據或許要弱一點。

何況論壇這種形式的活動,本來就是講理論的。

但是今天聽了蘇偉和巴菲特之間的談話之後。

他們腦子裡的觀點完全發生了變化,談不上誰的理論更強。

總之兩人相互之間丟擲的話題,都能夠無縫隙的對接上。

其中很多專門研究投資思維理論的投資者們,無不歎服臺上的兩位,相比之下,更驚歎蘇偉,畢竟巴菲特是專門從事投資行業的,也是投資界的神話人物。

今天的論壇剛開始,給人的感覺是,中國國內也出現了一個非常牛逼的投資者。

他就是蘇偉。

不過仔細想來,好像蘇偉又理應有這樣的能力。

就像他在網際網路交流大會上和中國國內最頂尖的網際網路從業者一樣華山論劍,不落下風。

蘇偉的腦子裡到底有多少東西?

沒有人清楚,他們已經不敢去想這個問題了,因為他們現在連投資思維這個話題,也沒有能夠理的很清晰。

巴菲特情不自禁的稱讚了蘇偉,並沒有因為蘇偉搶先一步說了他想表達的觀點而產生不開心的情緒。

巴菲特接過蘇偉的話說,“蘇董的觀點和我準備講的很相似,他已經表述的很清楚了,我就不再補充了。

我在此還提醒各位正確對待收益問題。

我認為,合理持續的收益是大於驚人卻不穩定的收益的。

這也是一個投資者應該正確認識的誤區,很多新手習慣性的將錢投在那些短時間內收益很高的專案和股票上。

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們的經驗不夠豐富且沒有經受利益誘惑,我和蘇董一開始就提到了利益誘惑這個關鍵詞,目的在於讓在座的投資家門正確看待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之間的關係。

利用自己的價值判定標準去入手最合理的。

看重複利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只要損失慘重一次,就很難恢復。

這能一下子毀掉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