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土的包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5章 王謙慧(上),昨日之門,土土的包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餘杉開車出了市區,他的目的地是大頂子村。張毅在九九年的港島調查了王謙明的詳細資料,這份資料包括王謙明曾經用的身份證資訊。資訊上顯示,王謙明的老家就在大頂子村。只是不知道十幾年過去,時過境遷,還有多少人能記得王謙明這個人。

大頂子村離綏北市市區沒多遠,十來公里左右。還沒到市區,穿過一片村屯的時候,餘杉就在東面瞧見了連成片的礦區。過了這片礦區就進了山裡,不遠處就是大頂子村。

大頂子村村子不大,大略能有個百十戶人家。大多數人家都是磚牆、彩鋼瓦蓋,瓦蓋上還有太陽能熱水器,看起來很富裕。沿著村村通的窄道進了村子,三繞兩繞就到了頭。這村子裡就兩家小賣店,外加一家糧油店。

餘杉琢磨了下,將車停在了一家牌匾看起來老舊的食雜店邊兒上,下車進了店裡。店裡頭就一位大姐,坐在門口的櫃檯後面,一邊兒嗑瓜子一邊用電腦看著國產宮鬥劇。見餘杉進來,大姐很驚奇的看了餘杉半晌,這才說:“買點什麼?”

這村子不在主幹道上,又在山區邊兒上,耕地有限,村子裡的人家大多養了大車跑運輸,所以光顧食雜店的人基本都是村子裡的留守人員。餘杉這個新面孔,自然引起了大姐的注意。

餘杉掃了一眼,說:“來兩包玉溪。”

大姐起身遞煙收錢,一邊找零一邊兒說:“老弟外地來的吧?”

“嗯?你咋知道的?”

大姐一揚嘴角:“聽你口音就能聽出來,濱江那邊兒的吧?”

東三省被人稱為東北話,實際上並不確切。那種本山傳媒村劇裡的方言,大多都是遼寧一帶的。另外的兩省口音沒那麼重,更貼近普通話。當然,再細分下來,就算北疆省內各地都有不同的方言。就比如齊北與綏北,齊北口音,除非說特定的詞彙,否則就是強調略微改變的普通話;而綏北就不同了,這地方很多人平捲舌不分。

餘杉讀高中的時候,有一年班裡來了兩個綏北的寄讀生,頭一天說話全是平舌,然後第二天全是捲舌,再過幾天該平舌的時候捲舌,該捲舌的時候平舌。搞到後來帶得餘杉說話都有些不利索,其魔性程度遠超小蘋果。

而濱江與齊北距離三百多公里,兩地口音差異不大,所以眼前的大姐才會誤認為餘杉是濱江來的。

餘杉也沒否認,笑著說:“是,是從濱江來的。”

“哎呀,大城市來的,咋上這兒來了?走親戚啊?”

餘杉正愁怎麼張口呢,順杆往上爬,說:“大姐你猜的真準,你乾脆別開小賣店了,上市裡頭路邊擺攤算命得了——鐵口神斷!”

大姐好爽的笑了起來:“哈哈,大兄弟你真會鬧笑話,我這算啥啊。俺們村這麼偏的地方,不走親戚誰沒事兒上這旮沓來?”

餘杉說:“正好跟你打聽一下,我這親戚好多年沒走動了。大姐,你記得一個叫王謙明的嗎?”

“王謙明?王謙明……村兒裡頭一共四戶姓王的,好像沒有……哎?我想想,想起來了,是不是北頭老王家那小子?他不是九幾年就走了嗎?”

“走了?去哪兒了?”

“那誰知道?聽他大舅說是去南方了,這一去就沒了音信。話說也是,家裡發生那事兒,擱誰身上都不想在這旮沓待。”

“嗯?他們家發生啥事兒了?”

大姐疑惑的看著餘杉:“你家親戚發生啥事你不知道?”

餘杉扯謊說:“我上哪兒知道去?這要不是老人臨走前提了一嘴,我都不知道有這門親戚。”

大姐的眼睛立刻亮了,燃起熊熊的八卦之火:“咋地了,兩家鬧生分了?”

“家醜,家醜。”

大姐立刻了然,也不知腦補出了什麼狗血的家庭倫理劇劇情。跟著說:“我跟你說大兄弟,老王家當初那事兒鬧得老大了。九……九五年還是九六年來著?對,九五年,我那年正好剛結完婚。快十一月份,晚上的時候。半夜就聽村子裡狗嗷嗷叫,一幫人吵吵八火的,第二天早晨我老公公就說老王家出事兒了。市裡的公安來了好幾輛車,挨家挨戶的問。到了下午我才知道,老王家一家出了王謙明跑到鎮子裡看通宵錄影沒回來,躲過一劫,老兩口再加他們家大姑娘全都死了。哦,還有大姑娘的物件,好懸沒死了,擱醫院搶救了好幾天呢。”

王謙明還有個姐姐,這個姐姐外加王謙明的父母全都死了,姐姐的男友重傷……這些浮出水面的資訊讓餘杉隱約探尋到了事情的真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鬼校系統

念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