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2部分,兵賊,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輕就熟,很快就開始了比之正常隋兵要嚴格許多的軍事訓練。武安福每天在軍營裡來回巡視,一邊安撫楊林的舊部,讓他們來說話多做事,一邊督導著新兵的訓練。而孫成趙勇每日在新兵面前嘮叨的並不是如何效忠大隋的皇帝楊廣,而是下級必須服從上級命令這一套武安福特意要求他們灌輸給新兵的軍令。就在這種洗腦一樣的訓練中,前線傳來了隋朝和高句麗開戰的訊息。
五月初一,已經在北平待命了七個月之久的楊林部和北平王羅藝部二十萬大軍,匯合全國各地趕來的六十萬隋兵,水軍元弘嗣部五萬人馬,再加上運輸糧草的民夫三十萬人,一共近一百二十萬人馬從北平分左路鏤方道,長岑道,海冥道,蓋馬道,建安道,南蘇道,遼東道,玄菟道,扶余道,朝鮮道,沃沮道,樂浪道;右路黏蟬道,含資道,深彌道,臨屯道,候城道,提奚道,踏頓道,肅慎道,竭石道,東施道,帶方道,襄平道;大軍全面鋪開,鋪天蓋地向高句麗進發。二十四路軍每天出發一軍,海軍之間相距四十里,連營漸進,排成長蛇之陣。首尾相繼,鼓角相聞,旌旗招展,連綿九百六十里。二十四路軍之後又有護衛御駕親征的楊廣的六路軍隊。三十路人馬共計拌成冗長隊伍,百萬大軍,整齊劃一,秩序井然,開天闢地以來,從未有過如此聲威的出兵壯舉。為了顯示大隋天威,四夷各國使者大臣親王等五百餘人跟隨在中軍左右,楊廣打高句麗,為的就是殺雞給猴看,叫四夷之國見識中華的強盛,生生世世永遠為大隋的臣屬,再也不敢生出異心。
兵部尚書段文振為行軍大元帥,統領全軍。兵部司馬麥鐵杖,孟金叉,中郎將錢士雄為先鋒。靠山王楊林和北平王羅藝隨中軍擴駕。至於楊廣和楊林之間的恩怨,在征伐高句麗這種傾國之舉面前,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了。畢竟七十歲的楊林也激動的期待大隋光耀宇內,富有四海的一天。
看著前線送回來的書信,武安福跳過那些華麗的描寫百萬大軍是如何的雄偉壯觀的字眼,直接問李靖道:“你看如何?”
“這根本不是打仗,而是炫耀。”李靖嘆口氣道,“兵貴神速,尤其是高句麗地理偏僻,夏日不但短暫而且多雨,這樣的陣勢,除了炫耀,根本一點用處都沒有。”
“還有呢?”武安福有心考考李靖,他從冉閔的兵法裡學到了不少東西,雖然裡面很多的理論沒有經過實踐的證明,至少在理論上是可以和李靖紙上談兵了。
“皇上在每個軍中都設定監軍,令出兩端,一旦遇到戰事,也是致命之處。而且皇上御駕親征,置三軍總帥於何地?將互相牽制,帥有名無實,再加上隊伍過長,後勤難以接濟,兩月之內,必定打敗而回。”李靖道。
“說的好,如果是你,該怎麼討伐高句麗呢?”武安福又道。面對李靖這樣一個千載無
一的兵法大師,他自然向要多學一些東西。
“只要給我五萬精騎,必定攻克平壞。”李靖傲然道。
“你這麼自信?”武安福笑道。
“將來少帥若是有機會討伐高句麗,我願為帥。”李靖道。
武安福一笑,沒有接話,目光投向外面正在操練的新兵,如今新兵的隊伍已經增加到了一萬人,和楊林留下的人馬數量持平了。也幸虧四個太保在濟南府樂不思蜀,不然難保不會有疑心。可是,總是這麼下去也下行,如果按照李靖的推薦,最多再有兩個月,討伐高句麗的大軍就會失敗而歸。到時候這些新兵,就需要一個合理而又合適的處理方法了。
武安福正想著到底是把人馬送到狼牙山去,還是送去瓦崗山,又或者花言巧語的瞞過楊林把這支部隊名正言順的留在軍營中,猛地聽見營帳一聲高喝。
“小子,你找死!”
李靖一皺眉頭,走出營帳,只見訓練的操場上,趙勇被一個年輕後生壓在地上,身旁是驚呆了的新兵們。
武安福也感覺出不對來,走出營帳,眉毛一揚。趙勇的本領他是知道的,會被一個新兵壓倒,只能說明一點:這個新兵不簡單。
“過去看看。”武安福走過李靖身邊,丟下這樣一句話。
那年輕後生憑著一時的衝動把趙勇打倒,很快被醒悟過來的眾兵給按住。趙勇在新兵面前吃了大虧,丟了面子,從地上翻其身來,怒不可遏,上前一巴掌,把年輕後生打的眼冒金星。趙勇還待再打,就聽武安福的聲音在身後響起。
“住手。”
趙勇回身,忙跟武安福行禮,氣烘烘的道:“少帥,這個新兵太膽大妄為了。”
武安福走到新兵面前,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