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柯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九章 忽悠,青帝,荊柯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萬畝,就是將六千人。”這實際上就突破了了五千口的家格。
而葉家本來就有三千畝地,族人與家生子合計三千人,已算是深厚的紅宅世家,在這基礎上再增六千,相當於再造兩個葉家,就意味著有極大空缺、選擇、實踐機會等著葉家這代人,必能鍛煉出許多精英,吸引許多外來人才,而成為中興的一代。
對於家格來說,相對浮在外表的利潤,人的附集才是質的突變
事實上,若非亂世弓馬勳業,大多數郡望世家都是自這萬畝突變開啟,無論陸明還是葉青都飽讀史書,對此都很清楚,僥倖想著欺騙、誤導,都是不可能。
葉青也不屑為此
這思量的片刻,就有婢女上來換了茶水,姿態柔順而美麗,卻沒有引得兩人留意半分。
陸明也不急著催促,慢慢端起喝了一口,神情似笑非笑,饒有興致注視著思索中的葉青,等待他的回答。
所幸他沒等多久。
“明府大人,後學從無意欺瞞,要的就是突破這萬畝。”葉青正色望向陸明,看出他沒有生氣,也不敢拿捏什麼,直接揭露謎底:“但要的不是良田,而是我家北處南廉山五里內的萬畝貧田。”
“等等……解元不會以為,這萬畝能轉化成良田吧?”陸明神情微變,放下茶杯,目光看著葉青。
想了想,出於某種考量,陸明還是好意解釋:“這可不是尋常開闢山田,縣誌玉牒也供秀才以上查閱,當知五百年來,眼紅這塊小平原,不信邪的不少,但買下這萬畝貧田改造,熟耕、水利、道法……最後所有嘗試都是失敗,方得這惡地之名,氣有正邪,地有善惡,只要地下靈脈不移,什麼嘗試都是白費,反面消耗了家族元氣。”
“多謝大人提醒,可我這不是種田……我自是很清楚,這南廉山五里內的萬畝貧田,五百年內不知有多少人試著改善,結果都失敗了,我何德何能,能使之變成良田?”
“但是您也知道,我家釀酒原材料是山薯,雖不花一文,但山裡哪有這樣多野山薯可挖?”
“種在平原上,加以照料,畝產量可增三倍,南廉山五里內都是荒蕪,也只能種這些了,還請縣尊體諒”
“等等”陸明伸手攔著,心中有道明光閃過,卻一時捕捉不及,皺著眉凝思:“我知這是你家新酒原料,種著山薯確實不需要肥沃的土地,也支援不起太多人口,但這不就得不償失了麼?”
田業的意義就在於穩定形成豐收,並且繁衍人口,花費重金,種點山薯,虛而不實的萬畝,卻只得這些?
陸明雖沒有明說這個意思,但相信葉青能聽得出來。
葉青慢慢喝了口茶,心下一沉吟,大劫轉化福地是絕密,但隱去這實質目地,要尋合理根由的話,也不是無可解釋。
必須是堂堂正正之言,方可打動之
想了下就頜首:“此田疲乏,純粹山薯支撐不起人口,但也意味著產出,意味著大地上根基。”
又稍作解釋:“山薯作釀酒原料,萬畝已經足以支援酒業擴張到全郡,甚至一州之用,這就是集氣,工業……工坊的效果,不同於農事可以慢慢積累,酒業是驟然暴發,我家人才勢力都不足以支撐,是以賣出小半股分來統合同業,其中關鍵的不在於我家有多少人口,而在於我家能驅動多少人力,這時就足以彌補萬畝人氣。”
陸明笑了笑,不置可否,其實不用解釋他也聽得懂,這種仗著一時之勢、一時之技,試圖繞道來突破家格的做法,在他這層次多有看見,但沒幾個僥倖成功,重則反噬而家破,輕則打回原形,下場都不太好。
葉青目光鄭重,面不改色:“當然,或有人認為何必買這田自己種,直接出資收購山薯,豈不是更方便而有利週轉?但說實在,葉青不以為這酒坊技術能壟斷多久,而在品牌、銷售面與各家一齊共拓的情形下,就必須盡力獨自拓展生產面,為此投三十萬兩,萬畝田產量足以對全郡山薯形成價格壟斷,對全州也有龍頭議價優勢,這就保障了酒坊在失去壟斷後的繼續發展。”
陸明神色已嚴肅起來,這聽起來有一定可行性,能保證延續,就至少能將失敗風險降低大半。
葉青瞧得分明,心裡暗笑,自己所言借鑑了地球時產業鏈對上下游的滲透習慣——越往下游就越是普及,衍生出巨大的利潤效益,而越往產業上游就越是基礎,可能會產品利薄,卻蘊藏著巨大的社會能量。
但是從根本上說,還是忽悠,三十萬兩銀子買這荒地來種山薯,連他自己都不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