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柯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四章 入場,青帝,荊柯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世族地產侵佔日烈,王朝漸漸顯出了衰退氣相,按照幾十萬年的經驗,還有二百年,就要進入下一朝的輪迴。

一朝之興,短不過百年,長也不過八百年,沒有過千年王朝,但這正是興衰五德迴圈,道廷才能安坐於上,高高在上,管制世界。

四百考生都叫名並且坐好,已是中午,一疊由州中發下的考卷,這時才由道士用特定的小刀拆封。

拆封時,小刀和封卷,明顯有著紅光閃過,讓有些第一次看見的考生,都不由倒抽一口涼氣。

這就是道法的力量!

道廷以此支配世界的根本!

接下考卷,感受著捲紙上還殘餘的道法,葉青輕輕一笑,先看第一卷,一眼看去,果是“墨義”!

所謂“墨義”,就是不考經義解釋,只考記憶,出題抽出一段,讓你把它下面繼續填上,一字不錯,字型筆法又尚可,就算此卷透過了。

能到這裡考試,這一卷應該不成問題,大部分考生,沉吟片刻後,都開始提筆在稿紙上疾書,完成後就登入在正稿上!

卻說葉青一看後,就心裡有數,又翻起了第二卷,這就是論述題了,論述題難度就有所提升,不過千百年來,這些論述都有底稿,新意不多。

最後一卷,是一道題目,讓考生以此寫一篇文章,成千上萬年來,都是這樣。

此世界童子試,怕是相當於地球封建時代秀才水平了。

難怪,下一場秀才試,就要開發心光,舉人更要論述大道了,能中進士,都是對大道有相當認知,可所謂奠定道基。

這層層考核,非常合理,真正考驗考生水平。

總體來說,童子試只要求基本熟頌,秀才要將經典的表層意思吃透,舉人要能把自己理解道理自圓其說,進士要奠定道基,甚至有所創新,要知道每捲進士道經,都是上獻於道君。

三十萬年來,道君吸取千萬道子的資糧,不知增長多少!

這恰恰是科舉存在的意義!

可絕大多數讀書人,在學完三經五典和相關著述,就被微言大義所震撼,要想脫出桎梏,得出哪怕一點點新的火花,都何其難矣!

大道艱難,就在這裡,葉青深深感慨,平心靜氣,不在打著草稿,取了第一卷的墨義,就提筆而寫。

三十年修行筆法,默頌經典,不但字字無誤,甚至文字中婉轉帶有風骨,宛然龍蛇,大有紙生雲煙之意。

要是此時去掉了鎮運大印,又能觀得字跡氣相,單是這書法,就有淡青隱隱,雖不至爐火純青,也不遠矣!

當然這僅僅是書法,整片卷子最多是金黃。

話說,這鎮運大印,主要作用之一就是這個,現在童子試還罷了,要是秀才舉人進士,要無壓制,又都修道,豈不是字字靈光,雲氣結成,爭奇鬥豔?

這就干擾了別人考試過程,有的甚至一開始就故意顯出靈光,壓迫別的考生,以圖先發制人,這就顯的不公平了。

故二十萬年前,無論是哪場考試,都有鎮運大印頒下,以壓制氣運和文氣,使文氣自晦,給所有人一個公平的環境,只是具體的鎮運大印品級不一樣罷了。

這話不多說,只見半個小時,第一卷就已經寫完,葉青寫完後,擱了筆,擦了擦自己額上的汗,這身體實在太弱了。

最後再默讀一遍,確定字字無誤朗朗上口,不由吐了口氣,坐直了伸伸腰,心中暗想:“這墨義卷算是完成了。”

“雖此卷不算真正完美,但在童子試中,有這水平,還有扣分的話,就是純屬吹毛求疵了!”

“離中午還有一段時間,卻把論述題答完了再說。”

不過這下,葉青就不敢大意了,默想片刻,對著論述題目,開始論述答題,又寫在了草稿上,寫完後,又在草稿上檢查,對句整齊,結構平衡,詞語增刪,這些都完成後,整個論述題就文字樸實,道理純淨。

下面的事,就很簡單了,把這些都登入到第二捲上,又不消半個小時,第二卷就滿卷琳琅,甚是可觀,就算是葉青自己觀看,都覺得滿紙寶光,非常舒意。

“論述題我故意不取新,而取實,都是以後二十年內挑選出來的最紮實回答,雖未必有多少創新,卻使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來。”

“這二卷我也滿意了,想必問題不是很大,關鍵就是下一卷的文章了。”再檢查了下,發覺無一絲錯漏,這才放心把第二卷放到桌上特定位置,並且故意等待了片刻,感受到微不足道的清風掠過,才露出了微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道珠

秋風帶走的一片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