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雲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大唐種田指南 第145節,大唐種田指南,浮雲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長松的生活割成了兩半。

白日,他往返於烏斯藏各地,為即將組成的小商隊百般謀劃。

烏斯藏少有自己的商隊,他們多是將貨物賣給往來行商,可想而知,貨品買進賣出,價格有天壤之別。

根據鍾離珺口述,起碼高長松的酒價格就差五倍有餘。

這數字高長松聽後都大驚,他本以為自己賣得夠貴,哪想得會如此,即便是路途遙遠、多有耗損,親自去一趟也能掙得盆滿缽滿。

高長松一直準備帶妹妹們入唐,那畢竟是這年代數一數二的國際化大都市,在長安會享有更好的資源。這可不是對他,而是對仨妹。

他想自己三個妹妹並非池中物,高老莊不若當作老家、當作大本營,這都是極好的,可論瞭解各國風情、感受大都的文化內涵還是要去長安,或者去那類似宋京城的大安也不錯。

倘若一切順利,高長松也會在長安城內建辦產業、作坊,將一部分重心挪移到此,高老莊的這些也不用擔心,向西銷售給絲綢之路上的那些國家也好,來自唐的糧食酒、瓷器、布匹等在西方各國都是緊俏貨。

組商隊一開始不大順利,高長松不識烏斯藏本地的氏族,與他相交的多是寒門、商戶。商戶做的生意困於一隅,既沒有遠超唐國的拿得出手的技術,也沒有足夠的膽量,在這點上,實在給不了高長松幫助。

好在趙德斌對此很熱衷,他做貨郎多年又積攢了些人脈,有弄來新奇貨的路子。

他準備帶去唐國的貨物多且雜,甲心、銀圈、銀獸、盤子、梳、鎖、毛氈、錦袍、金冠等等,應有盡有。

高長松看過他準備的貨物,確實,很有烏斯藏特色。

倘若說烏斯藏與唐有何大不相同,那定然是他們的崇佛之風。

烏斯藏可是實打實的佛國,這裡的寺廟與唐那些碧瓦白牆的寺廟不同,許多廟宇頗有異域風情。這股風情延伸至金銀器雕刻上,高長松仔細打量銀盤,實在不知這在後世到底該被稱之為阿拉伯風還是其他,鏤空花雕煞是好看,這是不同於青瓷白瓷的美。

還有毛氈,那是從草原上收來的,草原人民做的毛氈溫暖又結實,就是模樣比較樸實,未染過色,他展示給高長松看還有另一重原因,是要借高長鬆手下的作坊印染。

高長松沒有不答應的,相信他要與趙德斌打很長一段時間的交道。

……

夜晚,高長松未曾疏懶,日日苦練劍法。

鍾離珺在時,他危機感不是很強,時常叫苦,可等人走後,只剩自己一個,面對等級高於自己的豬八戒,危機感越發強烈。

豬八戒是滿足於當下的生活了,可誰知他以後會如何?

修煉至能壓著八戒打的地步才是當務之急。

雙重壓力下,高長松跟以往大不相同,氣質沉穩了許多。

家中除他外還有一人,難得勤勉,那就是年紀尚小的高翠蘭。

說年紀尚小,按現代的歲數,她也是一名光榮的小學生了,美中不足的是,還是低年級。

低年級的小學生高翠蘭成日裡沒心沒肺,既沒有像二孃那樣鑽研學問,也沒有像大娘一般幫襯家裡。

她活得還是很無憂無慮的。

這跟高長松穿越來的時間點有關,高老太跟高太公死時她雖然記事了,卻還在不能理解生死的年紀。

在此之前,家中也沒什麼事需年紀尚小的高翠蘭幫襯。

等到高長松來了,速速鳥槍換大炮,書也讀上了,仙也修上了,每日不說別的,蛋奶肉都是有的。

高翠蘭的修行天賦也好,基本上沒遇見什麼瓶頸,他人為掌握符籙道法,日日參悟經書及一應道教典籍,她卻不用,大體上是師父教哪她就讀哪,對她來說道教的經文跟四書五經一樣,高長松讓她學,她也就學了,說有多上心多主動,好像也無。

可她到底知道,在這年代學習是很可貴的,與她同齡的小姐妹已承擔家務,哪怕不用生火做飯也要帶家中弟妹,至於那些小子,能夠趁著冬閒時去學堂學兩個字已經是很了不得了,家人也無錢買書,相較之下,她家中的經文、書觸手可及,她說給小夥伴聽過幾次,對方都露出了羨慕不已的眼神。

這讓高翠蘭從練字到背經文都一絲不苟,從來不打折扣,畢竟,學習的機會很難得,除了她們家人外,高老莊上再也沒有誰家請人教女子讀書了。

她很有靈性,教她讀書的先生誇她聰明,看過她修煉的道士贊她日進千里,長此以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非正常世界修仙法則

沁紙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