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雲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大唐種田指南 第121節,大唐種田指南,浮雲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呼呼大睡。
耳邊傳來“咯吱咯吱”的聲響,那是織布機在運作,大姊高香兒代替了阿孃的職責,正在織布。這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都能做的活計,不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改變。
至於高慧慧自己,則拿著兩根磨尖的竹竿,在七上八下地織毛襪,不止是她,她的阿孃,她的大兄都在一同幹。
這就是高長松想到的法子,發動人民群眾的力量,賺外快。
*
相較於只有跟他家籤長工才能學到的豆腐手藝,織襪子可簡單多了,只要來他家做工半旬就能讓家中女眷來學。
這農閒時刻,能來他這做工的青壯可太多了,基本上有女郎的人家都有人來做工,還有些只有自己一人住的,譬如老鰥夫駱新城就樂呵呵地來詢問:“十二郎,你看我能學否?”
高長松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定是可以的,駱伯您能做出如此多精巧的陷阱,掌握數種編織技巧,又怎織不出足袋?”高長松還以自己類比道,“我都能鼓搗出來,您肯定一學就會。”
這話讓駱新城受寵若驚,他連忙擺手:“十二郎你是天上的文曲星在世,一拍腦袋就會生出無數的奇思妙想,我又怎能與你相提並論,真是折煞我了。”
高長松:“您這話才是折煞我,什麼文曲星不文曲星的,也沒見過我科舉有什麼成果,不過是多讀了兩本閒書,從中學到先人智慧罷了,我這樣若都能稱作文曲星,天上的神仙怕要生氣。”
這話別人都當他是自謙,高十二郎的聰明才智已經快傳出烏斯藏了。
其實,哪怕是駱新城,想來找高長松學織毛衣都是要勇氣的。
說來說去,都跟唐代的社會分工有關,倘若說後世的社會分工已經不算太明確,男人能做的女人一樣能做,唐代還講究傳統的男耕女織。
織布,這是女人的行業,男性若觸及了,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此外織布機的用法都傳女不傳男,想要學也沒什麼機會。
但高長松一開始就打破了織毛線上的兩性壁壘,誰叫他光明正大地拿兩根“筷子”,在眾多年輕郎君的集會上織圍巾呢?
當時沒人覺得怪,因這是新鮮玩意兒,頭一回出現,還不是高長松說什麼就是什麼?
等高長松說要招人來學了,最好是有織布經驗的,村人才大驚:線、編織,這不就是另類織布嗎?高十二郎竟然做女子做得活計?
倒也沒有人敢說他有什麼錯的,獨居一人的老鰥夫誰不會縫縫補補?
後面高長松說他提供毛線,收羊毛足袋,每織兩副就給一文錢,小娘子聽說都驚喜萬分,她們只要速度快,一天能掙兩文呢。
而郎君,撇下那些抹不開面子的,誰跟錢過不去,都給人家做工了,學都學了,還不如全家齊上陣,一起織襪子。
高長松本來是打算專門僱寡居的女郎織襪子的,哪裡想到在這個冬季,兼職人員都成了全職的,一個一個織得可有勁了,他收穫了遠比自己想象更多的襪子。
而且,他已經將最心靈手巧的白兔精訓練成了無情的織毛衣機器,他速度快時,長針都快揮出殘影了,妖怪就是妖怪,效率不一樣!
有了村民與妖怪的共同努力,他才能抽出閒暇做香噴噴的雞蛋糕、棗泥核桃糕。
*
太陽落山前,高慧慧捧著一家近日的成果來高長松這換錢。
此時,正逢棗泥核桃糕出鍋,這糕點冷了也別有風味,熱吃也鬆軟,未防冷風一吹糕直接涼了,他乾脆將未切割完的一整塊熱在灶上。
他先查完高慧慧家的羊毛襪,嗯,不錯,質量都有保障。
想到高慧慧跟高香蘭她們關係不錯,她那六歲的妹妹更是被高翠蘭帶著在村裡上可爬樹攀房梁,下可捉蟈蟈打螞蚱,不免良心有些刺痛。
哎,不知不覺間,高翠蘭已經給養歪了,年紀雖小,長相雖水靈,卻是大寫的混世魔王,那些小郎君都打不過她,小女郎也崇拜她。
高長松百思不得其解,事情什麼時候變成這樣了?
無論如何,都有帶壞人家家乖囡的嫌疑,還是切一塊糕補償吧。
這補的不是別的,是高長松那資本家的良心。
高慧慧當然高興,她捧著那塊糕,忍不住吞嚥口水,真想先在鬆軟的棗糕上留下一枚小小的牙印,可想到家中的姊妹兄長,她又不能那麼做,於是對高長松行禮後捧著紅棗糕匆匆離開,就怕凜冽的寒風將它吹硬了。
高長松送走她,正準備轉身回西屋,他還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