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雲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大唐種田指南 第246節,大唐種田指南,浮雲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坐定整整一夜,第二天早上,陳玄奘睜開眼。

他一點也沒感覺到疲憊,神采奕奕,目露精光。

於是次日啟程上路。

*

之後幾日,玄奘法師風餐露宿,渴了就煮溪水、餓了就採集野果吃乾糧,遇見村民、樵夫也會化緣。

玄奘面相好,多半能化緣到一塊蒸餅,撕碎與水一起煮,又得到面片湯。

換個人,如此奔波,腮幫子都得瘦癟下去,玄奘卻不同,他是習慣了苦修的僧人,這樣的日子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

在如此高效的趕路下,很快他就來到兩界山地。

跟隨他的天兵們已經麻木了。

一開始還會為他的速度則嘖稱歎,現在呢?

“他西行要多久來著?”

“按照前人推算,至少十來年啊。”

“他說多久?”

“三年。”

“真的要三年嗎?”

“我看未必。”

再說兩界山下,為方便擼猴,給孫大聖提供高質量的生活,高長松傾斜很大一部分力量在此地,發展十多年後,儼然成為了商業重鎮。

這裡本就在絲綢之路與唐的交界之地,粟特人有幾條常用道,一路從西往東,這裡本不是什麼大道,這些年因設施好、發展快,商人們也願意來了。

高長松建設城鎮,商人們消費,再反哺此地,實現經濟流通。

陳玄奘還沒進城,就發現這兒與其他地都不同,他到鞏州城、河州城,都不怎麼要排隊,這兩地也不是很偏僻,可流動人口卻不多。

兩界山腳下的地,本稱不上一座城,只是一座小鎮,這些年卻越發擴建了。

他綴在冗長佇列的最末尾,仰視高聳的城牆。

終於輪到他了,不苟言笑的吏員伸出手,陳玄奘立刻把過所遞上去。

一看可不得了,吏員先吃了一驚,又抬頭看看他,肅然起敬道:“原來是玄奘法師!”

“不敢、不敢。”玄奘雙手合十,阿彌陀佛。

吏員也不太趕進度,反而跟他攀談起來:“法師來此,果然是找大聖的吧?”

陳玄奘:?

他至今還不曉得,觀音菩薩給他安排了徒弟呢!

談起孫悟空,本地人如數家珍,本地的幾宗大生意,果園種植、罐頭加工、玻璃製造都與孫悟空息息相關,就連黃口小兒,都能說出他的英雄事蹟。

“大聖就在兩界山下。”他伸出手,朝東南方虛虛一指道,“出次門走三里就是兩界山,大聖在這等您五百年,終於盼到頭了。”

陳玄奘是個務實的和尚,從來不偽裝高深莫測,他問道:“可否詳細說說。”

“我卻不知,大聖是何人。”

吏員大驚失色,這不對啊!

他先顛三倒四地把孫悟空的事蹟講了一遍,陳玄奘聽著。

玄奘直覺孫悟空是一英雄人物,尤其是在此人的敘述中,可他又被如來佛祖鎮壓五百來年,聽著又很犯罪待遇,讓他有些不解。

吏員深知自己口才不夠好,他想玄奘不知孫大聖,是頭等大事,一轉臉就將此事彙報給小頭目,又層層上報。

這座小鎮裡沒有縣官,於是最德高望重的老者與考取功名的書生聚集在城牆邊上,又將他們所知的故事跟玄奘完整敘述一遍。

還說了些地方誌中記載的,孫悟空對本地人的貢獻。

當然也多次提到高十二郎。

玄奘跟高長松有一面之緣,對他印象很好,又聽有這麼多人喜歡孫悟空,對他的好感度也很高,就是西天取經路上要不要加上這樣一名徒兒,他還不是很確定。

“他竟已在五指山下呆了這麼多年,定早就想出來了,無論我與大聖有沒有師徒一場緣分,也不好讓人在這乾等,各位施主,我先去山下揭開他的封印,讓人出來再說。”

這一點都不拖拉的行為,贏得在場人一致好評,一些看熱鬧的青壯出列,主動道:“我等帶法師去。”

於是一群人轟轟烈烈地走向孫悟空。

*

再急躁的猴子,被壓五百年後,性格總會沉穩些。

高長松上回來,跟孫悟空細細盤了陳玄奘大概什麼時候來,他怕孫悟空等得太急,都往慢了說。

在他預計中,走完這段路,少說也要兩個月吧。

於是孫悟空就一點也不急了,當人呼啦啦過來時,他正慢條斯理地吃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抗戰先鋒!同學們一起穿越吧!

芮導

人在海賊我成了多弗朗明哥

暫別昔年

為聖

夜江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