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青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章 大膽念頭,長公主不想死,衣青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讀書識字的百姓,也知道有這麼個東西,引得讀書人們個個都在議論。

為了達到這種效果,賀卿可是費了不少功夫。

事先的各種準備自不必提,報紙印出來,正月十五這日便藉著節禮的由頭送到了重臣高官,文人雅士的府上,製造出了不小聲勢,再加上顧錚的噱頭,這才能夠讓京城的學子們踴躍掏錢購買。

顧衡並沒有突兀地去講那些別人不懂也不在意的東西,而是巧妙地從各家學說中生髮開去,最終引出這一門新的學科,讓它看起來像是與讀書人上千年來所學的東西一脈相承。如此,接受起來自然也就容易多了。

然而《自然》的勢頭還沒有降下去,正月二十日,又一份叫做《科學》的報紙問世,而且頭版頭條駁斥的就是顧錚發表在《自然》上的那篇文章,立場鮮明地將科學從各家學科之中獨立出來。

這兩篇文章一篇老成持重,有理有據,一篇卻言辭鋒利,咄咄逼人,風格與用語習慣截然不同。要不是顧錚親口承認,賀卿都不敢相信這位大人能把自己精分成這樣。

《科學》報上,顧錚用了“他山之石”這個筆名,果然沒有任何人看出來這兩篇文章出自同一人的手筆,而是順勢分成兩派,掐了起來。

掐架這種事,總是需要論據支撐的。尤其是讀書人,必定要引經據典,連篇累牘,才能把自己的立場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如此一來,他們就不得不化被動為主動,去平日裡不屑一顧的故紙堆中翻找可以利用的內容。

平日裡他們寫文章爭執,還需要各自去找合適的場所為自己宣揚,如今有了現成的戰場,於是兩間報社的投稿箱幾乎被擠爆。

賀卿並沒有放過這個機會,以如今的技術實在很難辦日報,但她最終還是定下了五日一刊,就是為了緊追熱點,引領潮流,成為京城文人士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後再由上而下地影響整個大楚。

在這個慢節奏的時代,這場由賀卿和顧錚刻意引導,京城士子們廣泛參與的論戰,可謂是吸足了眼球。

京城百姓們喜愛追逐潮流,報紙的銷量也一再重新整理。這份花銷對於平民之家並不容易承擔,但他們總有自己的辦法:或是一條街巷湊錢買一份,或是去訂購了報紙的茶樓酒肆蹭聽說書先生講解。

這種熱度,一直持續到藩王陸續入京。

登基大典的日子,也快到了。

報紙上的論戰雖然並沒有被放下,但畢竟沒那麼新鮮了。而登基大典,卻是很多人從未見過的,自然值得一論。

不過,在本朝,這也算不得太稀奇。只要年紀超過二十,都經歷過了兩次登基大典,因此面對這第三次,自然也顯得十分從容,配合著官府的要求,將各項事宜一一準備妥當。

賀卿早就知道藩王要入京朝賀,但是一直忙著報紙的事,也騰不出精神來關注。要不是如今報社那邊已經走上正軌,幾個月間也從熱心此項事業的年輕學子之中招收了一批人才進來,她連登基大典都快顧不上了。

累自然是累的,但是就連多日不見的張太后,見了她的第一句話也是,“真師瞧著精神了許多。”

何止是精神,簡直像是意氣風發。

跟在宮中束手束腳不同,報社裡的事情,全都是賀卿自己一言可決之。雖然她並不怎麼喜歡搞一言堂,但畢竟是主事者,心態和在宮中時不可同日而語,自然也體現在了外部精神面貌上。

聽到張太后這麼說,賀卿才意識到自己或許過於張揚了,她連忙掩飾了一下,笑道,“我一介閒人,又不必為什麼大事發愁,精神一向不差。”

寒暄了一會兒,張太后才終於切入了正題,“有一件事,我存在心裡不知能與誰說。思來想去,也只有來問真師討個主意了。你一向待我們母子親厚,切莫推辭,將來陛下長大了 ,也必然記得真師的恩情。”

這話就說得重了,賀卿雖然知道不會是什麼簡單的事,但話說到這裡也無法推辭,只能硬著頭皮道,“我能力有限,卻也願意盡心竭力,太后娘娘但說無妨。”

生產之後,邱姑姑就回到了太皇太后那邊,張太后本人有了底氣,坤華宮裡用著的便都是自己提拔上來的。即便如此,她也屏退了眾人,這才壓低聲音問,“聽聞正是真師向太皇太后提議,為吾等查驗孕事,可有此事?”

“是。不過也是太皇太后明察秋毫,太后娘娘福澤深厚的緣故。我不過白說一句話罷了。”賀卿道。

張太后卻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糾纏,抬起頭來逼視著賀卿,“哀家還聽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緣回記

茉如意

符石美人

小橋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