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叔在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6章 勾結,大唐嶺南王,五叔在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大唐忙於春耕,馮戴文忙於商業街的時候,敵人也沒有閒著。
崔濤逃離長安,又在故友掩護下到了遼東。
遼東安市城!
“砰!”一隻唐玻璃杯被砸到地上,摔成粉碎。
“崔公子是說我家兩個侄兒都死在長安,而你怎麼活著離開的?”在奢華的大廳中間,一名穿著熊皮大氅,面色不怒自威的老者,正面無表情的看著崔濤問話。
“大對盧!令侄淵博私自出擊,暴露行蹤,這才讓李唐有了準備,吾等被封鎖城裡,逃離不得,這才拼死一戰,誰知道種了馮家小狐狸的奸計,全軍覆沒,在下也是在朋友捨命相助之下,才逃得性命。
至於在下有人,乃是韋家韋康,恐怕現在已經被李世民殺了。”崔濤眼淚說來就來,留下兩滴,紅著眼解釋道。
“又是姓馮的!勾結室韋,靺鞨人,奚人,不斷偷襲村莊,又從我大高句麗換走許多糧食,讓百年食不果腹,真是豈有此理!”原來這老者正是高句麗的大對盧,淵太祚!
對於馮戴文這個安東都督做的好事,淵太祚自然一清二楚,可惜知道得太晚了,糧食已經被下屬許多官員暗中換了東西,自然對馮戴文恨得牙癢癢的。
以前國內城以西,雖然都是手下鎮守,但是已經屬於淵家,現在高建武又想收回權力,淵太祚只得暫時躲避在國內城。
“不錯,馮家小兒害得吾家破人亡,與他不共戴天,有他一日,吾就是死也不甘心!”崔濤神情激昂的大聲說道。
崔家偌大一個家族,分離崩析,不但大唐引起巨大的議論,就連周邊小國關注大唐之人皆一清二楚。
“崔公子可有何指教老夫?”淵太祚雖然知道崔濤不至於出賣高句麗,因為大唐已經沒有他們立足之地,但表面還是不為所動的問道。
“事情敗露,李世民絕對不會放過高句麗,而且馮家小兒本身就非善良之人,一直窺視遼東,最重要的是大唐與高句麗有血海深仇,斷無和解的可能,大對盧以為對否?”崔濤分析道。
“崔公子說得很對,這是明眼人皆知道的問題。”淵太祚面色不變,直接承認,因為這幾乎都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兩國相鄰,又有不可調和之矛盾,且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
“那麼大對盧認為可是大唐對手,是否能抵擋住大唐進攻?”崔濤繼續問道。
“前隋同樣兵多將廣,吾大高句麗同樣多次擊敗他們,現在還修建有長城,就算大唐大舉進攻,老夫同樣有把握守住。”淵太祚給自己找足藉口說道。
但是他的語氣在崔濤看來,更多的是像給自己打氣,安慰自己,增加信心。
“呵呵!今時不同往日,與前隋戰爭,貴國還未恢復元氣吧,而且貴國榮留王高建武可是多次想與大唐交好,在說大唐這幾年富裕得超出您的想像,李世民也非楊廣,不會讓您們多次投降拖延時間。”崔濤呵呵一笑道,還有句話憋在心裡沒說,都知道高建武現在與淵家幾乎成了死敵,各佔一半國土,如果不是外有大唐,新羅在側,恐怕早已開戰。
“就算如此!遼東酷寒,只需要堅守,拖到冬季,唐軍自然撤退。”淵太祚老臉抽動一下,尤自嘴硬的說道。
“大對盧何必自欺欺人,突厥同樣是酷寒之地,結果如何,而且那還是三年多以前,大唐現在的毛衣,棉衣想來大對盧也是見識過了,禦寒效果如何就不用多說,恐怕在遼東比您們生活更加愜意。”崔濤一點不留情面,繼續反駁道。
“那又如何,突厥並無城池,且又是被偷襲,吾有堅城,還有數十萬大軍,單憑防守有何困難,就算大唐冬季也能進攻,路途遙遠,他們怎麼補給?”淵太祚自信的分析道。
至從前隋三徵失敗,這讓許多高句麗人多了無數勇氣,認為中原也不過如此,說來也是,沒有親眼見識過具體大唐,當然不會有多大的敬畏之心,要不然也不會有坐井觀天一說。
按照以己度人的想法,大唐應該是和他們差不多的生活,就算好一點,也不會太多,最多百姓一頓飯吃幹一點,多一個窩窩頭,衣服厚一點,用的好一點,住得寬一點,是的只是一點點,這就是沒有直觀對比,就沒有傷害,貧窮是真的能限制想像。
“哈哈哈哈!大對盧恐怕還不知道大唐如今有多富有吧,遠的不說,就山那邊的遼西,現在每年不但有許多糧食出產,水果蔬菜漫山遍野,海中魚肉無窮無盡,可以說遼西一個乞丐都比這裡百姓生活好。
那怕是剛加入大唐兩三年的契丹人,突厥人,同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