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叔在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9章 旱災,大唐嶺南王,五叔在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世民也不生氣,把剛才房玄齡說的話又說一遍,問道:“愛卿可有更好辦法。”
馮戴文道:“啟稟聖上,微臣提點淺見,還請諸公斧正。首先房公言之有理,既然受災已成定局,就只能想辦法救災,打井是必須的,不過大災防疫,一定要求災區不要喝生水。其次既然河北受災,何不把河北的百姓全部僱傭道其他地方修建河渠,不但能讓他們自食其力,而且掙點工錢,災情結束回到家鄉也更容易從新開始。總不能讓他們躺在那裡等著救濟吧。”
“妙,妙計啊,衛國此計一舉數得確實高明。”房玄齡擊掌讚歎。
李世民鬆了一口氣道:“山東又怎麼辦?”
“山東先盡力而為,顆粒無收的可以到關中修建水利,還有搶救餘地的就俢渠打井。正好五萬玄武軍組建成功,就派到山東幫助百姓打井,修渠。還能防止有人興風作浪。”馮戴文道。
李世民難得的露出幾天不見的笑容說道:“就按照衛國說的去吧,輔機你負責安排河北百姓到河南,關中修建河堤,水渠,提供好吃住,全部發放工錢,災情結束後朝廷補償出來的百姓糧食,種子。一定要宣傳到位,不能引起騷亂。克明你負責山東一地。只是……”
“聖上可是擔心銀錢,糧食?”馮戴文見李世民為難就問道。
“不錯,朕擔心就是怕引起恐慌,都不願意賣糧食,”李世民道。
在古代糧食就是命,是通硬貨,發生災情以後不一定會出售。馮戴文想了一下道:“這好辦,先用官倉頂一段時間,臣帶人去像林郡,嶺南收購,嶺南種植了兩年三季稻了,百姓應該有許多存糧。只需準備足夠商品去換就是。”
“嘿嘿,臣正好想到一個主意,反正瓷器,陶器不過是泥土燒的,可以讓商人大量運到百濟,高句麗去換糧食,那怕虧一點也是划算的。”馮戴文又想到一個主意,嘿嘿一笑說道。
“是極是極,他們國內糧食不夠可不管我們的事情,換一定要換,瓷器,鹽,茶,都可以大量的換過去,只要糧食,物資不要錢。”李世民馬上反應過來,興奮的補充道。
“聖上英明,如此一兩年他們國內必然大亂。”房玄齡很肯定的說道。
“這都是衛國的主意,朕可不會搶功,衛國你看由誰去嶺南,像林比較合適。”李世民搖搖手道。
“微臣親自去一趟,沒有人比我更熟悉了,正好新軍成立,臣想挑選一批組成骨幹,練一批海軍,還請聖上批准。”馮戴文道。
“海軍……嗯朕同意了,”李世民略著考慮就同意了。
“多謝聖上!微臣建議讓魏王泰,吳王恪前去災區感受一下民間疾苦。”馮戴文道。
李世民知道馮戴文是暗示讓太子李承乾前去,不由點點頭道:“愛卿之言,朕會好好考慮。”
回去以後馮戴文詢問過那幾個記憶中的人,只有上官儀,不願意跟隨前去嶺南。馮戴文讓馮戴金,程處弼帶著房遺愛去保護李承乾兄弟幾人。程處默,尉遲寶林等人現在都是實職,在也不好隨意跟著到處跑,席君買還是一如既往的跟著馮戴文跑,馬周是公主府長史留在長安管理公主府和馮戴文的一攤事情。
馮戴文帶著300親衛,2500想回老家嶺南的藤甲軍,帶出來五萬嶺南軍隊,幾次大戰還剩完好的四萬出頭,有幾千傷兵,馮戴文都安排給了家室,土地,家人也從嶺南接過來了,這2500人是不想離開嶺南帶著李世民的賞賜,跟著船隊回老家去了。還有1100個馮戴文選出的新軍,一起在洛陽等了三天,嶺南的船隊剛好就到了,這次是十八隻千料大船運送海菜到長安,裝滿人員商品,武器裝備就出發了,後續還有源源不斷的商品從洛陽運到嶺南。
劉仁軌,劉仁願等人上船就表現出極大興趣,畢竟從沒坐過這麼大的船隻,船上投石車,床弩皆有,只有李義府上船就吐的一塌糊塗。
“將軍,這是嶺南?”下船後看著繁華的碼頭王玄策問道。其他人也是贊同的點點頭感到不可思議。
“怎麼?是不是和想像中的不一樣。”看著闊別兩年的嶺南馮戴文嘴角上揚微笑著道。
“嗯,一直都聽說嶺南是蠻荒之地,呵呵,就這碼頭也沒有幾個地方比得上的,”王玄策感嘆道。
“所以眼見為實,我都破不急待的想好好看看。”裴行儉也想四處看看。
馮戴文看著這個才12歲的孩子,一臉老氣秋橫的說話就想笑,“令尊一代英雄,令兄長几人也是沙場悍將,怎麼到你這就成了身體單薄文士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