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衣佛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9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最強大唐,便衣佛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天晚上,王家燈火通明,到處都是歡聲笑語,兒子做了開國子爵,現如今女婿也中了進士,王富貴兩口子自然高興的不得了。不但給前來報喜的發了紅包,就是府裡的下人也都跟著沾光了,統統都有賞錢。

當天雖然送禮的不少,不過都是街坊鄰居,到了第二天,上門送禮祝賀的人更多。當然了這些人大多數是衝著王大錘的面子來的,畢竟李柏然雖然高中一甲二名,可是在長安城裡的熟人並沒有幾個。

同時皇上今年要親自殿試的訊息一公佈,立刻在讀書人之間引起一陣喧譁。

要知道這個時候科舉制度才剛創立不久,所以並不完善。殿試並沒有定製,就算是科舉也是一年一次,除此之外還很多由皇帝特地專門舉辦的恩科。當然,到了唐朝中後期,皇帝親自殿試就漸漸的成了慣例。

皇帝親自殿試,那將來就可以說是天子門生,說出去也倍有面子,將來做了官,在同僚面前也會不自覺的被人高看。

皇帝要是看中你,那你可就真的發達了。所以對於這次考中的考生來說,參加殿試是一次在皇帝面前展現自己的絕佳時機。只要殿試的時候,讓皇上看中了,那後來者居上也不是不可能。

王大錘家前來祝賀的人多,那王勃身為王珪的親侄子,又中了榜首,前來道喜的人就更多了,畢竟能夠在萬千學子中獨佔鰲頭,那將來的成就一定不會低到那裡去,更何況王勃還有王珪這樣的朝廷重臣在後面扶持。

根據歷史記載――王珪(570-639年),字叔玠,扶風郿(今陝西眉縣)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南梁尚書令王僧辯之孫。

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入召秘書內省,授為太常治禮郎。受叔父王頍牽連,逃遁終南山。唐朝建立後,歷任世子府諮議參軍、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成為隱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後因楊文幹事件被流放嶲州。

貞觀年間,徵召回朝,歷任諫議大夫、黃門侍郎、侍中、同州刺史、禮部尚書、魏王老師,封永寧郡公。貞觀十三年,病逝,追贈吏部尚書,予諡號為懿。

現如今是貞觀六年,王珪目前是侍中,官居三品,也算是位高權重,皇帝近臣。

不過他已經老了,對自己的職位倒是不怎麼看中,心裡的希望就是他們王家後輩子弟中能夠有人有出息,光耀門楣。所以,這一次侄子王勃高中榜首,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天大的喜事。

王家後繼有人,將來就算是到了九泉之下,面對列祖列宗的時候也不算無顏以對。

“子安,這次你能高中榜首,叔叔真是替你高興。陛下特地準備親自殿試你們,這樣的好機會可不多,所以這幾天你就好好在家複習準備,千萬不能馬虎大意。”王珪語重心長的對自己的親侄子王勃說道。

“多謝叔叔誇讚,侄兒一定戒驕戒躁,好好在家裡為殿試做準備,絕不給叔叔丟臉。”王勃雖然才十六歲,可是為人十分的聰敏,自然明白自己叔叔王珪不讓他出門也是為自己好。

“好孩子,不愧是我王家的麒麟兒,只要你肯用心努力,叔叔我在後面再使使勁,等到我老了的時候,你也就可以獨擋一面了。我們王家以後能不能在長青下去,可就全指望你了。”

“子安自幼受叔叔教誨,絕不辜負叔叔的厚望。”

“好好好,叔叔相信你。不過你的幾個堂兄弟不爭氣,一個個的不學無術,他們要是有你一半的懂事,我也就放心了。”

對於自己的侄兒能高中榜首,王珪的心裡非常的高興欣慰。這些年自己一天天老去,王家後輩子弟卻沒有一個爭氣的,王珪也是心裡一直憋悶,現如今也算是長出一口氣。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喜幾家愁。科考中第的學子,自然是喜上眉梢;對於那些落榜的學子來說自然是傷心難過,憤憤難平。

要說唐朝的科舉制度,由於時間尚短,所以很多地方還不完善,也是存在著幾項弊端。

1、臺閣近臣擁有舉薦權,可以直接影響到考生是否中舉。因此開考之前考生需要多方奔走,拜訪達官貴人,結交社會名流,獻上自己精心準備的詩賦文稿以期獲得賞識與引薦,這種公薦制度極易導致徇私舞弊,恩師與門生容易結成派系,對缺乏門路和社會關係計程車子確實是一種打擊。

2、唐朝科舉制度並不完善,對於考官與考生、監考官與考生、師徒關係都沒有采取回避制度,糊名制度也未普遍推行,極易導致考場舞弊現象。對於舞弊現象的懲處力度也遠遠不及後世。官僚聯合操縱科舉,連皇帝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衝雲劍

異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