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衣佛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9章 八月十五,最強大唐,便衣佛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此直到八月十五,一行人緊趕慢趕,終於到了東都洛陽。此地城防嚴密,距長安不過兩日路程,再往西便是京畿轄區,戍衛會越來越嚴。因而到了洛陽之後,絕不可能再有劫匪出現,皇太后的生辰綱算是保住了,五百神策軍也終於能鬆一口氣。李成軒體恤他們一路辛苦,遂發話在此休整兩日,實則是給他們一個四處遊覽的機會,算是變相犒勞。

千百年來,洛陽一直是國之重地,歷朝歷代或為都城,或為陪都,在中原的肥沃土壤中孕育出了華夏之魂。漢唐以來,長安雖為國都,卻因先天劣勢而糧米不足、水運不暢;而洛陽位置四通八達,再加上隋朝水路的開鑿,北通涿郡,南至餘杭,各地物資均能輕而易舉地運送到此,使洛陽的商貿漸漸繁華。

因此,自太宗皇帝以來,大唐天子們便提出了“就食東都”的說法,意即:到洛陽吃飯。每到關中糧食欠收的年份,天子們都會將整個皇宮、朝堂遷到東都洛陽,在此享受物資的便利,處理軍政大事,一住便是一兩年,直至關中糧倉充裕再返回長安。

到了則天皇后篡唐改周,她索性將洛陽改稱“神都”,大興土木,在此定都。中宗復位以後,雖然將都城重新遷回長安,卻也在洛陽久住。到了玄宗一朝,甚至在此住了十幾年。

位置的優越、物資的豐盈、天子的青睞,致使洛陽成為大唐最為繁華的地方,比長安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成軒特意把下榻之處定在伊河之畔——與龍門石窟隔河相望的香山寺。這寺廟始建於北魏年間,則天皇后稱帝時曾斥資重建,乃她在洛陽最愛之地,時常駕幸。整座寺廟危樓切漢,到了夜間,伊河之畔華燈初上,河西是龍門石窟,河東是香山寺,兩處奇觀遙相輝映,乃洛陽一景。

中秋當日傍晚時分,一行人進入香山寺,恰好趕上晚飯,飯後各自休整,西嶺月閒來無事便在寺裡閒逛。她自幼沒出過川蜀,到鎮海時已經覺得江南繁華,而今來到洛陽更是大開眼界。她興致勃勃地將香山寺逛了一遍,又被伊河的夜景所吸引,不由自主走到香山之巔,不想竟然在此看到了李成軒。

他錦袍墨髮,身形頎長,面對著伊河負手而立,任由夜風拂過。

西嶺月莫名覺得他有心事,轉念又覺得自己多慮,遂走上前去打招呼:“王爺,這裡可真美啊!”

李成軒沒有回頭,笑吟吟地道:“禮部曾有個員外郎名叫柳宗元,他評出了‘洛陽八景’,這‘龍門山色’便為第一景。”

“哪八景啊?”西嶺月不禁奇道。

“龍門山色、馬寺鐘聲、金谷chūn晴、邙山晚眺、天津曉月、洛浦秋風、平泉朝遊、銅駝暮雨。”李成軒的聲音不急不緩,如同管絃壎簫般悅耳,隨著秋季晚風徐徐飄入西嶺月耳中,像是描摹出了那景色畫面,不免令人沉醉。

西嶺月一時沉浸在“洛陽八景”之中,嚮往地嘆道:“我真想都看看。”

李成軒笑了:“這有何難?除了‘金谷春晴’不到時候,剩下的七景自不能錯過。”

“真的?”西嶺月甚是驚喜。

李成軒頷首:“我著急趕路便是想在洛陽歇腳幾日,一覽美景風光。”

西嶺月聞言不禁拊掌:“太好了!王爺可一定要帶著我!”

她的雙眸在燈火的映照下澄然發亮,透著無比期待,便似那伊河之水般清澈靈動。李成軒望著她的雙眼,噙笑回道:“有好事豈能少了你。”

西嶺月粲然一笑,正想高呼“王爺英明”,話還沒出口,便聽到一句呼喚:“月兒。”

是蕭憶。西嶺月和李成軒循聲望去,便瞧見他手捧一隻錦盒站在不遠處,仍舊那般淡然出塵,面上辨不出情緒。

李成軒的視線從他臉上掠過,落在他手中的錦盒上,沉默一瞬,朝西嶺月回道:“你們慢聊。”

不等對方答話,他便邁步離開,待走過蕭憶身邊時,後者從容行禮:“見過王爺。”

李成軒略微頷首,腳步不停地走了過去。

蕭憶旋即上前,語帶溫情:“月兒,今日是你生辰。”

西嶺月抬首望向天際圓月,想起自己的身世,一時黯然:“是啊,又到中秋了。”

不過民間風俗是不會年年做壽的,唯有襁褓之中的嬰孩和年過半百的老人才做壽,尋常人家都是“逢十壽誕”。故此,西嶺月並不覺得這個十八歲生辰有何特別之處。

蕭憶將手中錦盒奉上,笑道:“我晚間跑遍了整個洛陽才找到此物,月兒,生辰吉樂。”

“生辰吉樂”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我來了!

一蓑煙雨任書海

相府毒千金

月亮上的葉子

素女尋仙

刺嫩芽

少年歌行之我的師姐是千落

小當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