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6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偽裝成隱士高人,清蟬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距離竹林七賢最後一次聚會已經好幾個月了。

自從第二天聚會醒來後,山濤直接回歸了洛陽,再沒有來山陽。一百多里的路程卻如千山萬水,時間從景元三年秋走過,直接到了景元四年的初冬。

竹林七賢永遠少了一個“長者”山濤,竹林了卻多了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正是培風。

這三個月來,培風已經將小酒館從山陽城郭搬到了雲臺竹林,攜帶魚玄機住在嵇康的北山別院外圍。

偶有求診問醫的曹魏民眾翻山越嶺,又能一睹嵇康等竹林賢者的神仙風采。

培風在雲臺竹林如魚得水,沒事和嵇康探討下打鐵鍛造技藝,探討詩文歌賦。

嵇康不僅擅長詩文,也精通音律,他創作的《長清》《短清》《長側》《短側》被世人稱為“嵇氏四弄”。

培風也對音律熟知一二,再加上有魚玄機的紅袖添香,嵇康和阮咸這兩個曹魏“音樂家”有了生力軍的加盟,欣喜若狂,一起研習傳自東漢的“蔡氏五弄”,九弄斷人腸,竹林中琴聲、琵琶齊悠揚。

劉伶也把家安在了竹林外圍,對他這個醉侯來說,哪裡有酒哪裡就是真正的家;

向秀這個道學家為莊子做注幾乎瘋魔,特意來山上向培風取經,因為他每每都有驚人的玄機之語;

王戎倒不常在山上,自小作為曹魏王家的神童出身,他家庭門第最高,年齡最小,性子最為歡脫,傾心隱逸的熱望最淡,所以不常在竹林;

阮籍也是“竹林七賢”的代表人物,自從山濤走後,阮籍的《詠懷詩》陸續出爐,或隱晦寓意、或直抒心跡,無不給人以“陶性靈,發幽思”的人生啟悟,讓培風這個學渣受益匪淺。

培風也趁機刷足了與竹林七賢的契合滿意度,除了山濤這個漸去漸遠的竹林遠行人。

在此期間,還發生了一件足以轟動曹魏朝野的大事,也與竹林七賢有關!

原來,在山濤正式遷散騎侍郎,在都城洛陽向司馬昭正式舉薦嵇康接任他原先的官位。

一是山濤相信以嵇康朋友的才華一定能夠勝任,二來想讓嵇康化解和司馬氏化的矛盾。

而嵇康在山陽得知了此事後,不但沒有一絲感激,反而大為憤怒。

他揮筆洋洋灑灑,憤然寫下了流傳後世的《與山巨源絕交書》,這封在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絕交信。

信中,嵇康直言不諱地指出山濤讓他入官場就是在害他,並且以自己為例,言之鑿鑿列出了做官的“七不堪”和“二不可”:比如我喜歡睡懶覺,但做官以後,差役就要叫我起來;

比如我喜歡抱著琴隨意邊走邊吟,或者到郊外去射鳥釣魚,做官以後,吏卒就要經常守在我身邊,我就不能隨意行動;

還有穿上官府不能撓癢抓蝨子…林林種種,嵇康的意思是出山當官是不可能當官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當官的,隱居是多麼瀟灑的事。

我只想喝喝酒彈彈琴,過閒雲野鶴的生活,我就是不愛榮華富貴,你山濤看得上的仕途我根本不在乎……

《與山巨源絕交書》一出,培風就見嵇康連最喜歡的鍛錘和素琴都不玩了,悶悶不樂,多日後,初冬竹林飛雪。

趁著飄雪,培風就召集竹林賢者來聚會,說是試驗新的菜式,其實是為了讓嵇康等人散散心。

冬日的竹林聚會別有一番情趣。竹林盎然,指甲蓋般小雪飄然而下,落在竹子上發出撲簌簌的聲響,竹子慢慢被壓彎了腰。

竹林中有培風早前搭建的木屋涼臺,此時,劉伶、王戎、向秀及阮籍叔侄都來了,嵇康姍姍來遲。

培風和魚玄機對視一眼,隨後端來各式樣的燒烤工具,培風成了主廚。

升起的炭火映著明晃晃的火焰,烤的人身上暖洋洋的。篝火上面一個木串上,一整個烤山羊油光滋滋,還有抹上了特殊材料的野兔、豕肉備用,頓時茅屋涼臺香味四溢。

漢魏時期,每個大一統的朝廷都禁止殺耕牛,所以羊肉逐漸成為飲食主流。

培風在山上獵殺了野兔等食材燒烤,劉伶等人被饞的直流口水,他們已經習慣了培風別出心裁的高超廚藝。

這個無所不通的賢弟總能帶給他們最大的驚喜。

小雪天,竹林裡,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嵇康最後到來時,培風已經將烤好的羊肉率先呈上來。梁神劍嗖嗖寒光過,切成片的烤肉煞時散落在盤上。

“嵇康兄長,可是在為與山巨源的絕交而煩惱?”培風小聲問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九八做星嫂

李一一

[網王]立海大的撿球替補

嬌綠

妖女修仙錄

無組織

甜心栽跟斗

閃啊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