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9章 《廣陵散》於今絕矣?,偽裝成隱士高人,清蟬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人,來人,有人劫法場……”鍾會差點被嚇傻了,重弩弓箭都被他搬上來了。他調集將士圍住刑場。
“我不劫法場,只是來為兄長送琴,你要是敢攔我,信不信我現在就取你項上人頭!”培風對著鍾會爆喝道。
他身形白衣俊颯,前排士兵倉促間手抖射出的利箭,卻被培風一把手攥到手中。
然後只見他猛地一甩,那箭嗖的一聲,力大無比,直接插在鍾會面前的刑案臺上,尾部箭翎兀自顫抖不休。
鍾會大汗淋漓,他下意識地摸了摸脖頸,若剛才這箭再往前幾分,自己肯定就會被扎個透心涼。
“讓路”
“讓路”
“讓路”
臺下,三千太學生和滿城民眾都憤怒吼叫,似乎若不為培風放行,民眾要群起而攻之。
鍾會恐懼了,若當今洛陽人以血肉之軀衝撞甲士,那自己絕對會被司馬昭拉出來以平民憤。
於是他放行了,反正今日嵇康必死,就讓培風這無名小卒送行又何妨!
刑臺很高,培風一步步抱著琴走來,這把琴是嵇康專用的素琴。培風把琴遞給嵇康,相視一笑。
琴下,還有烈酒碗碟一罈,開啟後,酒香四溢。一旁等待行刑的呂安也是談笑自若,面無懼色,根本不為死亡所恐懼。
他雖和培風在大牢只見過一次,但也很佩服他的氣節。培風也給呂安倒了一杯烈酒,三人把一壺酒均分三碗,烈酒入喉後,齊聲大讚。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好,妙哉,這首詩贈我可惜了。”嵇康邊灌酒邊愛憐地撫摸著愛琴,喃喃低語。
“賢兄應得的,你倡導‘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湯武而薄周禮。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你不惜以生命來扞衛知己友誼,你的名聲將千古流傳,經久不衰!”
培風是發自肺腑地讚揚,也知道數千年後,嵇康之名遠洋,照耀千古。
“賢弟詩文一絕,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好詩啊,人生有知己足矣!今日,有美酒,有知己,還應有一曲《廣陵散》,培風,我將此琴此曲都贈與你,酬謝知己之恩情!”
嵇康望著培風真摯的眼神,越過他的肩膀,還有臺下的山濤、阮籍、阮咸、劉伶等知己,還有為自己請命的三千太學生,欣慰至極。
臨刑前,嵇康神色不變,如同平常一般,素手執琴。
刑臺上,大雪紛飛,琴聲起,聲動天下。
嵇康流傳後世的著作《琴賦》中曾有記載他演奏其他琴曲的縹緲琴聲:“奏妙曲,揚白雪,發清角。紛淋浪以流離,奐淫衍而優渥……狀若崇山,又象流波。浩兮湯湯,鬱兮峨峨……”
此時,培風聽不出《琴賦》中的絕妙句子,但是他知道這一曲廣陵散和其他古琴曲都不同,它是唯一具有戈矛殺伐戰鬥氣氛的樂曲。
琴曲中段慷慨激昂,“衝冠”、“發怒”、“報劍”等勾動情緒,“紛披燦爛,戈矛縱橫”,培風聽出了一種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
“這曲描述的是聶政刺韓王,聶政壯士哉,持劍擊殺一王者,擊殺左右數十人,場面氣氛激烈,聶政寡不敵眾,力竭倒下,但時人畏他氣焰,不敢近前,卻見他毀容挖眼,以刀剖腹,倒地而歿,生前死後不願累及慈母長姐,是為孝!以一敵眾,以報知遇之恩,是為義,孝義兩全,慨然赴死……”
嵇康邊彈琴邊訴說,他知道培風在仔細聽,欣喜若狂。
曲畢,廣陵散終,不訴離殤。
這一曲真是千古絕唱!
嵇康把琴贈給培風,慨然長嘆道:“從前袁孝尼(袁準)曾跟我學習《廣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廣陵散》現在要失傳了。”
聞著落淚,聽者傷心,他對死亡很從容,卻對《廣陵散》於今絕矣傷心欲絕。
“賢兄,廣陵散不會絕的,都在我腦海中,我過耳不忘。”
培風原本聽此曲也很悲傷,卻聽到耳旁系統的機械提示音,頓時欣喜若狂。
“滴答,宿主得到劇情人物隱士高人嵇康贈送古琴及琴曲《廣陵散》,系統自動生成隱士烙印‘千古絕唱廣陵散’,使用烙印後對古典音樂親和度+666,音樂技能登堂入室,還可以使用此烙印附身彈奏廣陵散,詳情請諮詢系統精靈。”
這就是培風真正的底氣,他對嵇康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
但有自己在,嵇康的廣陵散絕不了!
“好,好,幸甚至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