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碧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陰晴圓缺(一),伏錦傳,滿碧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與居巢老宅中的小橋流水截然不同,同樣的仲秋時節,舒城外吹角連營霜華滿地,彌散著說不盡的離愁別緒。
據探子所報,城中陸康府內今夜要擺中秋宴,落日時分,城門便已下鑰,定當不會殺出城來。孫策得此訊息後,立即囑咐伙伕隊為士兵每人加餐薯餅一塊,又將營中僅有的二十壇清酒取出,以泉水稀釋後,分與眾人同飲。
除去當值的五百名士兵,其餘一千五百人,上至都尉,下至士卒,皆幕天席地,在叢叢篝火躍動的火光中,等待統帥的到來。
今夜加餐,士兵們自然十分高興,對軍中糧草不濟傳言的擔憂亦減輕了幾分。可戰事久拖不決,眾將士望著高懸於頂的圓月,思鄉之情不由更重。遠山深處不知是誰吹起了羌管,嗚嗚咽咽,如離人低語,令人愈發壓抑難安。
正當離愁別緒傾軋之時,士兵中有人低呼一聲:“少將軍來了!”眾人即刻打起幾分精神,正襟危坐。自程普以下數名校尉,皆齊齊起身,拱手對孫策道:“少將軍!”
適逢佳節,孫策卻未著銀甲,除卻腰間掛著朝廷授予的玉牌,幾乎與尋常士兵無異。一句“眾將免禮”後,眾人皆落座,孫策順著人群,走入千餘將士之中,朗聲道:“今日仲秋,大家圍城十分辛苦,故而特此加餐設宴,與弟兄們共飲,同慶佳節。”
眾兵士皆聚精會神地望著孫策,見他端起杯盞,眾將士亦舉杯。孫策環視示意,而後走到一名士兵面前,問道:“你是哪裡人?”
士兵愣怔一瞬,即刻拱手答道:“九江壽春人。”
孫策拍了拍他的肩背,又問旁側的另一位士兵:“你是哪裡人?”
“吳郡富春人。”
孫策悄聲而笑:“與我還是同鄉。”
那士兵未想到孫策竟會與自己攀鄉親,又驚又窘,半晌說不出一字來。好在孫策並未在意,話鋒一轉,對眾人道:“我知道,你們中的許多人已聽說了軍中糧草不濟之事……”
果不出其然,此言一出,四下裡譁然一片。孫策好似樂見如此,嘴角掛著一抹壞笑,左看看右看看。待眾人議論半晌,他才幽幽開口道:“你們當中的老兵老將,皆與先父浴血奮戰,打拼多年;年輕士兵,則是仰慕先父功績,才投入軍中。我孫伯符未及弱冠,年少無戰功。今日能站在此處,皆是仰仗先父之力。及至今日,孫某已在此圍城四月,卻仍未能將此城攻破。我聽程黃兩位將軍說,先父即便攻打洛陽,亦未耗費如此時日。列為若有質疑,孫某無從辯駁。現下軍中確有糧草供應不及之難處,所以今天無論是誰,若有另謀高就或回鄉務農之意,只管到我這裡,幹了自己碗中酒水,便可出營,投奔他處,我孫伯符絕不阻攔。”
孫策不是說要穩定軍心,怎麼說了這麼一串子混賬話?韓當與朱治大眼瞪小眼,皆不知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時。兵士們的議論聲越來越大,甚至有三五人起身跑到鄰桌去,與熟識的鄉黨交頭接耳,好似打起了退堂鼓。過了好一陣,有二十餘名士兵壯膽端著酒碗走上前來,對孫策道:“少將軍……”
不待來人說完,孫策便笑著一擺手:“不必多言。”語罷,孫策端起酒碗,一飲而盡。士兵們見此,也將酒水飲盡,對孫策一抱拳,轉身向營外走去。
如此三番五折,離營者共有百餘。待這些人離去後,剩下計程車兵雅雀無聲,靜靜地望著孫策。孫策明白,這留下的人,必定是經過戰亂貧寒,無家可歸,才是真正願意聽命於他之人。
孫策擺擺手,示意換盞,程普與黃蓋一人拿碗一人斟酒,斟了滿滿三海碗。孫策接過碗盞,對眾人道:“敢問列位可想過,究竟為何隨我征戰?又為何與我在此處圍城?誠然,生逢亂世,田地遭毀,打仗能吃飽飯,種地卻不能。可是隻要打仗,就意味著你們的腦袋別在衣帶上的,隨時有可能命喪沙場。就像仲秋佳節之時,即便還有家人,也不能與之團圓,每天吃粟米喝粥,過得清苦無比,好不容易喝一口酒,還是兌水的。那你們為什麼還跟著我?因為你們相信,總有一天,這世道會重新來過,會變得太平。總有一天,當天下的匪寇強豪會被消滅乾淨,待到那時,你們便能無憂無慮地回到自己的家鄉,一畝田,一把鋤頭,一間草屋,娶妻生娃,過上好日子。”
眾人皆靜默無聲,不少士兵們眼眶轉紅,有的甚至黯然垂首,偷偷用手擦拭沒能忍住的眼淚。孫策高舉大碗,一字一頓道:“為了那一天早日到來,我孫伯符對天發誓,只要我自己還有一口飯吃,一碗酒喝,就絕不會讓兄弟們吃不上飯!糧草不濟之事,孫某賭上先父烏程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