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零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村花的北宋市井生活,絕對零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本錢卻也需要不少,因此大多是些大戶人家才有錢造船幹這一行當。
而張家幾輩人都是靠那艘大船掙錢發家,就連那百畝良田也是祖輩用跑船掙來的銀錢置辦的。即便到了張光四兄弟這一代,跑船攬載客貨也是張家最大的一個進項。
而負責跑船賺錢的是張家老二和老四,老大張光因小時候在四兄弟裡頭書讀得最好,並且年紀輕輕就考過了州試,因此得以不必費心打理家中產業,只要好好的讀書給張家考個狀元回來就行。
但無奈張光雖然年紀輕輕就考過了州試,但後來卻一連考了好幾回才考過省試,至於殿試則一次都沒透過,至今每每科舉開考張光也都還要去考上一回,總想著再往前踏一步、前程從此就不可限量了。
當然,在透過殿試當上官之前,張光還只是個不掙錢、只管花錢,還是四兄弟當中最會花錢的酸秀才……
張家老二、老四則打小性子就十分機靈、但卻偏生不愛讀書,因此上了幾年私塾、識得幾個字就不再讀書了,早早就接管了家裡的產業、在閩江上跑起了船,負責了家裡最大的進項。
除去老大、老二和老四,剩下的張家老三性子說起來卻有些與眾不同———他明明出生在村裡大戶,但卻既不中意讀書也不中意做生意,只中意像農人那般頂著日頭在地裡種田!
於是張家老二既沒隨著老大繼續讀書、將來好走仕途之路,也沒隨著張家老二、老四去跑船賺錢學點生意經,而是天天夾著一本《齊民要術》往自家田裡跑,不但似模似樣的指點家裡的佃農種田,還經常親自下田動手,氣得馬氏一見他往田裡跑,回來就定要數落他一頓、罵他是幾兄弟裡頭最沒出息的。
這張二性子打小就憨厚、脾氣也好,任憑馬氏怎麼數落他、他也不生氣,只不過照樣天天都往田裡跑就是。
不過這張家雖然負責挑起家業、替家裡賺錢的是張二和張四,但當家的卻是大房的尤氏,常言道“長嫂如母”,這尤氏身為大嫂當這一大家子的家倒也說得過去。且因張老爺子還在,張家四房一直都沒分家,因此張二、張四賺的銀自是都歸公中所有,四房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