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5章 大戰前夕,戰國大司馬,賤宗首席弟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名師帥如此恭敬,只不過,眼前這位並非尋常的師帥。

如今擔任著假帥的公孫豎陸陸續續地向軍司馬們釋放了一些訊息,比如說,軍中事務全部交由蒙仲這位年輕的師帥處理,更有甚至,今日在回到山中途中,公孫豎還有意在諸軍司馬面前表示,只要蒙仲能擊敗秦軍,他便在魏王面前推舉蒙仲為河東守。

平心而論,梁習當時聽到這話,足足錯愕了許久。

蒙仲?

一名尚未弱冠的少年,公孫豎居然要推薦他為河東守?

不說竇興、魏青、費恢等其餘軍司馬對此是個態度,他梁習心中是有些不舒服的。

可轉念一想,梁習對此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來,畢竟若沒有蒙仲這名少年,他們六七萬魏軍早就被秦軍趕盡殺絕了,哪還有什麼反擊秦軍的可能?

蒙仲有才能、有計策,但著實太過於年輕,而更要緊的是,因為有公孫喜在前,似梁習等將領難免會下意識地將蒙仲與公孫喜相比,而就目前看來,梁習認為蒙仲還遠遠不及公孫喜。

這也難怪,畢竟似竇興、魏青、梁習等人並不瞭解蒙仲,在他們的印象中,蒙仲只是一個善於用計的將領,僅此而已。

“梁司馬,情況如何?”蒙仲詢問梁習道。

梁習聞言正色說道:“情況很不錯,據在下手底下的部將彙報,他們很輕鬆就勾起了士卒對犀武之死的憤慨,對秦軍恨之入骨。”

“唔。”

蒙仲頗為滿意地點了點頭。

不錯,今晚諸士卒們普遍聊起犀武,其實並非是士卒們心血來潮,而是蒙仲、竇興、魏青、費恢、梁習、鄭奭、蔡午等軍司馬以及他們手底下的將領們、以及一些心腹士卒們刻意引導的。

比如那名三十幾歲的魏卒,那名碰巧經過的旅帥,其實這些都是蒙仲等人刻意安排的,目的就是為了勾起士卒對「犀武被秦軍辱殺」一事的憤慨。

《老子》曰:……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這並非是可以百戰百勝的兵法,只是從人性的角度預測戰爭的勝敗。

作為道家弟子,蒙仲當然是熟讀《老子》,他覺得老子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

雖然已經與韓軍主帥暴鳶達成了協議,用「拖住秦軍主力」作為代價,以換取整座韓軍營寨以及營寨內的糧草,但蒙仲很清楚,面對山下的秦軍,他魏軍其實仍然是處於劣勢的。

別看今日凌晨魏軍小勝一場,但那只是因為秦軍士卒當時在前一晚上的廝殺中過度透支了體力,而他蒙仲所率領四萬魏卒,則是在伊闕山填飽了肚子,又歇息了數個時辰,因此秦軍自然不是他魏軍的對手。

可如今,種種跡象表明秦軍並不打算撤退,而是準備在歇足體力後再次與他們廝殺,介時,魏軍能否再次擊敗秦軍,說實話蒙仲也沒有多大把握。

其中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士氣。

刨除掉唐直、焦革二人仍駐守在雒水一帶的魏軍,此刻這座伊闕山一帶的魏軍,人數約有六七萬,論總共的兵力與對面的秦軍主力相差無幾,但士氣……哪怕截止目前,恐怕也只有一半魏卒仍認為他們可以擊敗秦軍,其餘的魏卒則仍對秦軍心存忌憚,甚至是恐懼。

蒙仲認為,務必要趕在秦軍主動對他們展開進攻之前,儘可能地助漲己方魏卒計程車氣。

因此,他借用了犀武的威望。

既然已決定以「殺秦軍為犀武報仇」作為口號,那麼蒙仲自然要想辦法讓軍中計程車卒都接受這個觀點。

因此,他做出了一些列的安排,總而言之就是貶低秦軍、抬高公孫喜。

平心而論,在對待士卒方面,公孫喜遠遠不如魏國曾經的名將吳起,可話又說回來,公孫喜至少也沒虧待過他手底下計程車卒——指河東魏軍。

再比如,像那名三十幾歲的魏卒所說的,有關於公孫喜當年率軍救援蒲坂,開放軍糧救濟平民等等,這些確實是真事,但此事足以襯托公孫喜的品性麼?

其實嚴格來說,那只是公孫喜的本分而已——公孫喜是魏國的河東守,而蒲坂就是河東(郡)的一座縣城,他當然有義務救援蒲坂、擊退秦兵、救濟當地的平民。

此事有功,但不足以論及品德——公孫喜若真的宅心仁厚,就不會在韓國國人正遭受秦人入侵的情況下,仍試圖算計暴鳶,結果落得個被秦軍擊破、連自己也被秦軍殺害的下場。

但是,為了擊敗秦軍,蒙仲不介意對公孫喜做一番美化,讓魏軍士卒上下都認為失去公孫喜是一件非常的遺憾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寸玉難斷

女武神安娜

狙擊天才

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