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6章 訓軍,戰國大司馬,賤宗首席弟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咱們新的那位師帥,你說究竟是什麼來歷?”
在魏營西北角的營帳內,站在帳內的一名魏卒,詢問著另外一名坐在草榻上的魏卒。
這兩人可並非尋常的魏卒,此刻坐在草榻上的、正在擦拭利劍的魏卒叫做「曹淳」,乃是軍司馬唐直麾下軍中的旅帥,即統率五百名兵卒的官長。
魏武卒編制中的旅帥,可想而知是何等的猛士。
而站在曹淳面前的那名魏卒,亦是一名旅帥,叫做「蔡成」,他二人今日與另外三名旅帥一同,莫名其妙地被劃到了一名叫做蒙仲的小子手底下。
“誰知道呢,看上去挺年輕的。”
將手中的利劍舉在眼前,用目光仔細審視著劍刃,曹淳漫不經心地回覆著同僚。
“聽說是犀武的意思。”
蔡成在旁環抱雙手而立,皺著眉頭說道:“難道是犀武的族人?”
說著,他見坐在草榻旁的曹淳依舊擦拭著其手中的利劍,遂沒好氣地說道:“喂,曹淳,你他孃的能否上點心?老子在跟你聊正事!”
“……”
曹淳抬頭看了一眼蔡成,旋即一邊繼續擦拭著自己手中的利劍,一邊淡淡說道:“呵,事到如今再說這些有什麼用?你還敢違令抗命不成?”
“呃……”蔡成頓時語塞。
或許世人都以為,作為魏國最精銳士卒的魏武卒,想必是一群桀驁不馴之輩,只忠誠於他們所認可的主將,對於其餘將領的命令不屑而顧,但事實上並不然。
與世俗的誤會恰恰相反,魏武卒其實才是最遵守軍紀、最聽從主將命令的,哪怕他們的主將只是一個新來的,其原因就在於魏武卒的編制有著其獨特的賞罰機制。
記得當初蒙仲在趙國想要效仿魏武卒建立新軍時,當時的趙相肥義就跟他聊過這方面的事。
魏國的武卒,絕非僅僅只是「士卒」而已,確切地說應該是沒有名爵的新晉下級貴族,按照魏國選拔魏武卒的機制,尋常平民只要被選拔為武卒,且透過考核,就能獲得房屋、田地、僕從,儼然如小地主般,且這些由國家發放的賞賜,是可以世世代代相傳的,縱使是某名魏武卒戰死,他的兒子甚至女兒也可以繼承這份家業。
但有個前提,即不會被除名。
除名,即剔除出魏武卒的名單,這是對魏武卒最嚴重的懲罰,當某名魏武卒犯下重大罪行時,他就會被剝除武卒身份,頃刻間將被國家收回所有賞賜的房屋、田地、僕從。
這些重大罪行有降敵、臨戰而逃、造反、不服從上令等等。
不錯,不服從上令,也會有可能被剝奪武卒的身份,這因為這個原因,武卒並不牴觸昨日從軍司馬唐直軍中被調到蒙仲麾下,且他們也不會去想著反抗蒙仲這位新的主將——說白了,他們可不願意為此捨棄自己的既得利益,被剝奪武卒的身份。
但不反抗歸不反抗,平白無故被調到一個素不相識的人手底下,且那個傢伙看上去還過於年輕,這些魏武卒們難免也會感到擔憂,為自己等人的前程感到擔憂。
主將吃肉、士卒喝湯,當世各國將領與其麾下士卒的相處模式,無非就是這個樣子,倘若主將吝嗇到連湯水都不肯分給手底下計程車卒,那麼自然不會有人為其賣命;不過更糟糕的,則是這名主將自己連湯水都喝不到,那就更別談分給手底下計程車卒。
因此,在一名什麼樣的主將手底下當兵,才是對一名士卒影響最大的事。
正因為如此,當這兩千五百名魏武卒來到營地西北駐紮之後,他們當即各方打聽那名叫做蒙仲的新任主將,看看對方到底是什麼來歷,為人如何,有幾分本事等等,畢竟這些都與他們息息相關。
但遺憾的是,縱使是經過多方打聽,他們對那位叫做蒙仲的年輕主將仍是一無所知,後者似乎是憑空冒出來的,此前在魏國毫無名聲,唯一能打聽到的,即他們的調令來自於他們的三軍主帥犀武。
然而其中究竟是什麼緣故,卻不得而知。
正因為如此,以蔡成為例子的好些魏武卒私底下難免有些忐忑。
而對此,曹淳倒不著急,畢竟魏國給予武卒的待遇非常優厚,足夠全家老小吃用,只要注意點不犯下重大過失,比如臨戰而逃、違抗上令等等即可,至於自身的安危——那就看那名新來的主將,是否是那種過於貪功、不知進退的型別。
但願不是!
“急什麼?”
將擦拭好的利劍收回劍鞘,曹淳淡淡說道:“待相處幾日,咱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