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章 激辯諸儒,戰國大司馬,賤宗首席弟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偽的儒家弟子。”
聽聞此言,那人反駁道:“雖說你方才維護莊子,但你又沒有說,你既沒有說,我又如何得知?”
蒙仲聞言說道:“這般顯而易見的事,作為孟子的弟子,居然還猜不到麼?……好吧,你並非虛偽,而是才智不足,是我錯怪你了。”
“你……”那名儒家弟子頓時氣得面『色』漲紅,指著蒙仲說不出話來。
此時,又有一名儒家弟子制止了他,問蒙仲道:“你是莊子的弟子?”
“正是。”蒙仲平靜地回答道。
見此,這名儒家弟子拱了拱手,正『色』說道:“在下徐闢,有一事不明請教莊子賢徒,相信足下定能給予解『惑』。”
“請講。”蒙仲淡淡說道。
聽聞此言,徐闢正『色』說道:“宋國攻伐滕國,乃不義之戰,致使滕國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我儒家弟子頻繁勸說宋王停止征戰,但莊子身為宋國人,卻仍隱居世外,對此無動於衷,在下不解,難道是莊子支援這場不義的戰爭麼?”
蒙仲聞言淡淡地嘲笑道:“我恩師莊夫子,早已年過七旬,你要這樣一位老人跋山涉水,從景亳跑到彭城去勸阻宋王?這就是你儒家尊老的方式麼?”
“絕非如此。”徐闢連忙改口道:“我的意思是,莊子素來抵制戰爭,現如今,他所出生的宋國興起不義之兵,攻伐滕國,難道莊子就沒有任何表示麼?”
蒙仲搖搖頭說道:“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位『婦』人就算手藝再巧,若是沒有米,也做不出飯來。莊師雖是大賢,但奈何世人都不肯遵從夫子的思想,莊師又有什麼辦法呢?……就像你儒家,既是當世顯學,且鄒國又與滕國接近,可這樣還是沒能制止宋滕兩國的戰爭,這就是時機與條件不足的道理。”說罷,他瞥了一眼孟子,微笑著說道:“我亦不曾聽說孟夫子親自前往宋國勸阻宋王,想來也是這個道理。”
“……”
孟子稍稍睜開眼睛瞥了一眼蒙仲,一言不發。
他豈是看不穿蒙仲那將話題扯到孟子身上小把戲,只不過礙於身份,懶得跟蒙仲這種小輩計較而已。
但是他的弟子徐闢,卻因此投鼠忌器,不敢再深入這個話題,免得“牽連”到他的老師孟子。
然而,徐闢不敢問,但孟子的得意弟子公孫丑卻敢問。
他對蒙仲說道:“莊子長久居於宋國,然足下卻言宋王卻不肯聽從莊子所言,是否是莊子的思想如世人評價那般,乃無用之物?”
蒙仲聞言笑著說道:“昔日燕國內『亂』之際,齊國趁火打劫、出兵伐燕,據說孟子當時就在稷下學宮,何以竟沒能勸阻齊王呢?”
公孫丑辯解道:“當時燕國內『亂』,齊國才介入平定燕國的混『亂』,非不義之戰……”
蒙仲嘲弄道:“那為何齊國的軍隊最後又被燕國的國人趕了出來呢?明明是事實卻要狡賴承認,難道這就是儒家推崇的品德麼?”
公孫丑啞口無言。
旋即,孟子另外一名弟子樂正為其辯解道:“齊國最初是為平定燕國內『亂』,然而後來,齊王卻貪圖燕國的土地,試圖將其吞併。當時夫子亦曾勸阻齊王,奈何齊王不肯聽從。”
蒙仲點點頭說道:“莊師亦是。”
樂正頓時語塞。
這小子有點辯才啊!
孟子的諸弟子心下暗想。
旋即,又有一名儒家弟子陳臻開口說道:“在下陳臻,有一事不明,請教莊子高徒。”
“請講。”蒙仲淡淡回道。
“在下亦觀過莊子所著,得知莊子提倡無慾,勸教世人剋制心中的貪慾,但莊子自身卻又追尋無慾之慾,難道無慾之慾就不是一種人的**麼?倘若是,豈非是莊子前後矛盾?”
蒙仲聞言搖搖頭笑道:“足下所言,未免叫人發笑。欲乃人『性』,它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順應天道的欲,此謂之天理,就好比人要食物才能生存,而過份則為貪慾。……莊師所言無慾,即是指天理之慾,就好比人初生時,懵懂無知,只知道餓了要啼哭,此即是天理,除此之外,無成心、機心,莊師主張無慾,即希望世人捨棄成心,迴歸嬰兒時的純真,天理本身就存在於人體內,而足下卻用‘追尋無慾之慾’來概括,正好應了我道家聖賢老子的那句話,道可道、非恆道,賢兄以‘有窮之詞’來概述‘無窮之道’,本身就已產生了偏差,奈何還自以為抓到了把柄?……我聽說孟子曾言人『性』本善,闡述善也是人本身存在的天理之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