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章 孟子(二),戰國大司馬,賤宗首席弟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片刻後,孟子將惠盎、蒙仲二人請到正屋,身邊僅留下萬章、公孫丑這兩位最得意的弟子。
此時,惠盎代蒙仲向孟子道歉道:“夫子,舍弟年輕氣盛,還請夫子莫要責怪他。”
孟子聞言笑道:“令弟所言,句句在理,何來責怪之說?”
聽聞此言,惠盎眨眨眼睛笑道:“秀木在前,夫子何不與此子辯之一二呢?世人皆知夫子善於雄辯,喜好雄辯,常人不能及。”
孟子聞言哈哈一笑,擺擺手說道:“算了吧,老夫豈是喜好辯論,不過是不得已而為之。若換做三十年前,老夫或許會與此子試辯一二,可老夫如今一大把年紀,贏了勝之不武,若輸了,則我儒家顏面無存……老夫豈會做這樣的傻事?”
在說話時,他笑呵呵地看著蒙仲,神『色』中並無絲毫惱意。
見孟子態度如此和藹,蒙仲心中驚訝之餘,亦生好感,便遵從惠盎的暗示,向孟子以及萬章、公孫丑二人道了歉。
對此,孟子自然是好言寬慰。
孟子對蒙仲,其實並無惡感,因為前者在一開始,就從蒙仲那句“巧偽”之詞,以及蒙仲那維護莊子的舉動,就猜到了蒙仲或乃莊子弟子的事實,此後他靜坐旁觀,就是想試試莊子的這名弟子究竟從其師那邊學到了幾分本領。
而事實證明,莊子的這名弟子,比他想象的更為優秀,以至於他座下的這些得意弟子,竟無人能辯得過此子,這讓孟子大感意外之餘,亦對其弟子稍稍有些失望。
可能是注意到恩師的目光不經意地掃了自己二人一眼,萬章、公孫丑二人不覺有些慚愧。
但他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確辯不過蒙仲這位集道、名兩家學術之長的道家弟子,確切地說,在方才那長達半個時辰的辯論中,他二人與其他的師兄弟,在蒙仲面前一次也沒有佔得上風,雖然他們的質問其實也相當犀利,但對方每每能輕描淡寫地將其化解。
這份辯才,實在是天下少有。
“那可真是遺憾啊。”惠盎笑著說道。
他倒是很傾向於看到孟子親自出面與他義弟蒙仲來一場辯論。
待彼此於屋內坐下之後,孟子和善地詢問蒙仲道:“小傢伙,你在莊夫子身邊,都看過那些書呀?”
蒙仲恭敬地回答道:“除我道家的經典外,後輩還看過《法經》、《太公兵書》、《堅白論》、《合同異論》、《孫子》、《吳子》……”
聽到這些書名,萬章與公孫丑吃驚地瞪大了眼睛,他們此時才意識到,眼前這名少年其實並不侷限於道、名兩家的學術,竟然還涉及到法家、兵家。
而對此,孟子亦讚許地點點頭,旋即又問道:“老夫聽你方才與諸子辯論,似乎對我儒家思想亦甚為了解,你也看過我儒家的書麼?”
蒙仲回答道:“後輩的啟蒙書物,即是族學內長輩所教授的《論語》。”
聽聞此言,孟子雙眉一挑,臉上的笑容就更甚了,連連點頭道:“《論語》好,《論語》好啊。”
說著,他丟擲了幾個《論語》中的提問,詢問蒙仲,但蒙仲卻能對答如流。
萬章、公孫丑二人微微一愣,旋即他們看向蒙仲時眼中的敵意,亦再次消退了幾分。
因為在拋開門戶之見後,蒙仲簡直跟一名儒家弟子沒有什麼區別,畢竟此子對《論語》實在是太瞭解了。
而這,亦讓孟子感到很寬慰,他略帶驚訝地問惠盎道:“宋人都讀《論語》嗎?”
惠盎聞言便解釋道:“此子乃景亳蒙氏子弟出身,宋國的世族,一般都以《論語》為族子啟蒙。”
“好好。”孟子既欣慰又高興地點點頭。
不得不說,在楊朱思想與墨家思想充斥的當世,宋國國內的家族還能用《論語》作為給族內子弟的啟蒙讀物,這就足以讓孟子對宋國的印象改善幾分。
其實仔細想想,這倒也不奇怪,畢竟儒家的影響力,主要就體現在魯國、宋國、齊國這幾個國家,不過自從齊國誕生了稷下學宮後,儒家對齊國的影響力就逐漸小了。
就當前的世俗來看,楊朱思想主要傳播於秦、魏、趙、韓這幾個國家;而墨家思想,則主要傳播於齊、楚、秦這幾個國家;至於宋國,則主要還是以道家思想以及儒家思想為主這裡所說的道家,指的是老子、列子、宋為代表的道家思想,蒙仲的恩師莊子雖然被譽為老子、列子、宋之後的道家傳人,但世人並不是很接受莊子的思想,就連莊子的摯友惠子也曾笑話為是“無用的學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