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紫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9章 沉冤得雪(下),一葉昭華,木紫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勉之不走心地‘哦’了一聲,戳穿父親的小把戲“想來杭叔父並沒有同意吧”風水輪流轉,如今噴湯的變成了神探大人。
“你怎麼知道?”秦公狐疑地看他一眼,秦勉之淡定答道:“猜測。您讓安叔送去給昭韻的東西,連杭府大門都沒進就被退了回來,想來杭叔父不會輕易鬆口與您結這個兒女親家的”
秦公撇撇嘴,抬手敲他一下“臭小子,如今你和昭兒說話的口吻是越來越像了。都說女兒外向,依我看此言不實。”
到底薑還是老的辣,秦勉之被調侃得俊臉漲紅,秦公隨即認真地問他一句“勉之,你對昭兒到底是什麼心思?若你真喜歡她,為父豁出這張老臉,也為你去求上一求”
被這麼直白地問起,秦勉之也不藏著掖著,坦率地承認道:“是,兒子是中意她,只不過襄王有夢神女無心”
說到這裡秦勉之不免有些低落“她似乎,真的把我當哥哥了”秦公愕然“為什麼?”秦勉之不好怎麼解釋,只得說“是兒子的感覺,昭韻對兒子目前應該只有朋友之意”
“昭兒畢竟年紀還小,之前又經歷了一遭不順心的事,或許一時沒緩過來。給她點時間,她是個聰明孩子,會想明白的,自然也能看到你的好”秦公安慰道。
經兒子這麼一說,秦公覺得昭韻或許是還在介意先前的事,孟浩澤從雲州歷練歸來便讓父母請媒人去與杭家議親,這在京城不是什麼秘密。
曾經議親的男子轉頭便要她性命,昭韻或許一時難以接受,對男子失去了信心,再加上身上揹著莫名其妙的流言,無心談婚論嫁也是正常的。
當日在宮門附近拉住杭穆烽說提親之事,多少也有為昭韻正名的心思在。秦公私下裡與昭韻求證過營救三公主的經過,從陛下對她的態度來看,可以確認昭韻是救三公主的人。
如此一來,在那個時間點,她不可能出現在京城與白越國世子有所牽扯,定是有人栽贓陷害。
昭韻隱忍不言,多半也有三公主的原因。若不是當時昭韻自己主動提起三公主的事情,京城無人知悉她是直接救出三公主並一路護送她回京的人。
原因很簡單,她必須保守這個秘密。尋找三公主一事本就是機密,知曉的人並不多,陛下和他均感覺到幕後主使非同一般,一直在秘密調查不敢聲張。
三公主回宮之前陛下曾離宮半日,想來是去接人的,或許正是在那個時候,對昭韻下了封口令。
昭韻要為自己正名很簡單,說明事發時她不在京城,三公主便是最好的人證。可正因為如此,昭韻卻什麼都不能說,而她也正是這麼做的,是以陛下才對她青眼有加。
從捉拿魏風沿到剿滅鬼手幫,秦公對昭韻的認識有多了幾分,就算兩家最後結不成親家,能挽回些昭韻的名聲也是好的。
至於他自己兩個兒子的名聲,基本不在考慮範圍之內,男子與女子不同,名聲再好自身沒有真本事亦是無用,只要足夠優秀,何愁成家。
吃飽喝足後,秦公早早地歇下了,養足精神明日上朝向陛下彙報結論。這對陛下來說是個難以面對的結果,平南侯案實屬誣陷,陛下要向天下人承認自己錯殺了良臣,這在他的執政史上是一個不可抹去的汙點,一個帝王怕是難以接受。
翌日早朝,明豐帝的反應卻有點出乎意料。他坐在龍椅上聽著秦公滔滔不絕地細數平南侯謀逆案的疑點、結論,臉上帶著幾分如釋重負的輕鬆。
早在秦公回京說及此事時,明豐帝已有心理準備,十二年前錯殺了平南侯。他也曾猶豫過是否要壓下此事,畢竟向天下人承認自己冤殺良臣,他一時拉不下這個臉。
對此,皇后娘娘卻給了他一顆定心丸,誠心進言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陛下受小人矇蔽作出錯誤的決定,若不糾正,只怕會寒了臣子們的心。知錯能改,堪為天下的表率”
的確,明豐帝若一味遮掩此事,臣子們難免生出兔死狐悲之感,又有誰會真心效忠於他?不然便真成了孤家寡人。
要低頭承認自己的過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是天子,一言一行都被人盯著。既然前錯無法挽回,只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彌補。
原本大皇子、秦公等人以為明豐帝要考慮幾日才會做出決定,誰知陛下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說道:“參與構陷平南侯一案並起主要作用的,斬立決”
一錘定音,將構陷平南侯一案的主犯悉數問斬,之所以沒株連九族,正是明豐帝知道真正出力出的多的那幾個都已被南寧郡王府滅口,而他也不可能誅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