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紫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6章 徹查往事(中),一葉昭華,木紫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此看來,定是有人在其中動了手腳,但滴血驗親可被人為改變嗎?二位太醫有何看法?”太后一語中的抓住關鍵,韓院判和杜太醫一時犯了難,努力思索著自己所翻讀過的醫書中有沒有涉及這個方面。
太后所說的與昭韻所想的一樣,有人在滴血驗親時動了手腳,血液是現採的,定是那碗水有問題。
“老臣記得,當年主導此事的是梁太醫,以他的經驗,應該不會出錯才是。且當年莊妃的孩兒與陛下和那侍衛都是驗過的,總不至於兩碗水都被動過手腳吧?”韓太醫直言自己的疑惑。
昭韻思忖片刻,忽然想到一個可能性,衝太后和皇后施一禮,轉而看向韓院判“臣女斗膽,向院判大人請教,若在水中加入白礬或清油,是否可以影響滴血驗親的結果?”
杜太醫一愣,他顯然是沒有聽過此種說法的,韓院判若有所思,片刻後眼睛一亮“是了,醫術古籍有著,若以白礬置於水中,非親生父子血相亦可以相融,若加清油,則是相反的效果”
“妙!甚妙!縣主好見識,下官行醫數十載,竟忘了還有這回事,實乃慚愧”若不是昭韻提醒,韓院判並未想起這茬。
皇后娘娘頓感奇怪,莫不是杭昭韻還會醫術?“昭韻也涉獵歧黃之術?”昭韻回禮答道:“娘娘謬讚,臣女只是聽一位走方的郎中提起過,並不通醫術。”
民間多高人,這一點太后和皇后心裡都有數,只是太后覺得有些不可置信“這可是真的?”
韓院判笑道:“一試便知”杜太醫立馬下去準備,今日正巧夫人帶著兒子來太醫署給他送吃食,便把自己的兒子領過來了。
兩個瓷碗中分別裝著加入了白礬和清油的水,杜太醫和昭韻先後滴入一滴血,在眾人詫異的眼神中,兩滴血彷彿找到組織一般,迅速地融在了一起。
另一個碗中滴入的則是杜太醫和他的兒子的血,兩滴血珠友好地彼此相望,就是不融到一起去。
太后感慨不已,親眼見到這種顛倒是非的操作真是不可思議。若照這個結果看,親生兒子反被證明不是親子,太扯淡了。
“看來當年正是有人用這法子,瞞過了本宮和皇上的眼睛”皇后娘娘眼底蘊藏一絲慍怒,前朝方平反一樁冤案不久,後宮又要再出一樁,看來這後宮的風氣,是該好好整治整治了。
太后冷哼一聲“其心可誅”謀害皇子,這是何等險惡的用心,更何況這是她的親孫子,這五年都孤零零地待在冷宮裡無人照拂,作祖母的怎麼不心疼不內疚。
“慧芳,去請陛下來一趟”心中有數的太后這才命人去請明豐帝,韓院判和杜太醫被待到偏廳,等候陛下的到來。
杜太醫是韓院判一手帶出來的學生,為宮中太醫多年對後宮的手段多少知道一些,見四下無人悄悄與師父低語道:“師父,梁太醫是不是要倒黴了?”
當年莊妃私通一事能最終定案,梁太醫主導的滴血驗親結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今這一環被推翻,他必是首當其衝的那一個。
韓院判深深地嘆口氣“若他不知情,尚且只是失職之過,若他知情,謀害皇子陷害嬪妃是何等罪責,不用為師多說你也明白”
五年前梁太醫是太醫院醫術僅次於封院判的人,當時莊妃案他得到的封賞可不少,很得陛下與貴妃娘娘器重。
然而兩年後,陛下體恤梁太醫年過花甲,讓其恩養在家,衣食俸祿不減。當時太醫院上下無不豔羨,現在回想起來,韓院判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
梁太醫恩養在家,究竟是陛下的意思還是貴妃娘娘的意思?是恩賞有加還是卸磨殺驢?
若當年莊妃一事確係人為,梁太醫難逃一死,難免會禍及家人,韓院判唏噓不已,害人終害己。
明豐帝是個孝子,接到通傳母后身邊的慧芳姑姑親自前來請他去永壽宮一趟,明豐帝丟下毛筆及御書房的一干臣子,直奔永壽宮而去。
秦公若有所思地看著陛下離去的方向,他入內閣多年,太后身邊的慧芳姑姑是何許人也自然知道,她親自來請陛下的時候可不多,難道宮中出什麼大事了?
陛下的後宮之事,他一介外臣不宜打探,若真要讓他知道的時候,陛下自然會讓他知道。眼下,他要和內閣的其他同僚商討出四月二十西厥使團來訪的招待安排。
年前杭穆烽回京時轉遞了西厥國王塔庫斯的議和國書,欲與大周結盟,如何建立和維繫兩國之間的關係,是內閣近日來最主要的議題。
太傅朱裕建議兩國結秦晉之好,明豐帝深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