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色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1章 太極之象,玄黃方真劫,無色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冥煞並沒有和瀝鋒會修士一同,而是在穿弓子的指引下去往東萊島。
東萊島原本就是一個無名島嶼,是最初隨海商來到十萬列島的一批方真修士,他們之中有幾位來自一個叫做東萊洞的小門派,選了一個風光秀麗、山水氣象俱足的海島,並且命名為東萊島。
但這幾個東萊洞門人無益延續傳承,畢竟這樣的小門派在中境妖禍中覆滅不知幾許,流離海外跟散修沒有什麼差別,因而與同行道友都在東萊島立足。
東萊島地域廣大,從高空中俯瞰,約莫像是一片五瓣蓮臺在海面上展開,沿岸多是峭壁高崖,整個島嶼邊沿高、中間低,若無飛天騰翔之功,從海面上進攻東萊島是極為困難的。
當然,在岸邊崖壁間還是有隱蔽的水道通往島上,只不過被東萊島修士以法陣掩藏了起來,而島外水域也有漩渦暗湧,尋常船隻難以靠近,以此讓東萊島修士免於塵俗滋擾。
冥煞並沒有張揚法力,而是與穿弓子一同乘船,他見船隻在海面上通行無礙,問道:“這些漩渦是你們試法引動的嗎?”
穿弓子搖頭道:“非也,這算是東萊島的一大特徵,據說當年擇地覓島,眾人就是覺得島外天成渦流能隔絕無端外客。其實這漩渦暗湧,皆是因海底氣湧而成。”
“氣湧?”冥煞隱約感應到水面之下有些異樣躁動鼓盪,想必就是穿弓子所言的海底氣湧。
穿弓子解釋說道:“此等事物在玄黃洲未曾見識,或許是我等孤陋寡聞。這海底氣湧天然具有寒熱兩徵,以氣霧之態噴湧而出時,熾烈非常,與深海之水相薄而引動暗湧漩渦。但當氣湧受深海萬鈞之力壓迫固結下,又會變作某種晶石,通體寒徹刺骨,不得空手觸碰,是一種難得的天材地寶。”
穿弓子又解釋了很多,東萊島修士將這種天材地寶稱作“烈寒石”,因為只能在固結狀態下采集,所以看起來就是冰塊般的石頭,大多略顯粗糙,並不通透。
烈寒石本身極寒非常,放入水中能讓滿池冰封,可若以法力感應靈材,又會覺得灼熱非常。所以烈寒石在採集之時便要施法加以封印禁制,存放在特製的器皿中。
東萊島修士在島上修行的歲月中,有將近一半都是在採集、感應、煉化這烈寒石,不少人都覺得,若能將此物運用得當,應是上佳的煉器靈材。而且光是以烈寒石鍛鍊元神感應煉化之功,都有極佳助益。
烈寒石本身寒熱兩徵,就如同桿秤兩端,若不加以感應觸動,本身自然平安無事,能夠貯藏許久。可一旦修士以法力感應觸動,寒熱平衡立刻會被打破,至於是傾向哪一方就不好說了,這或許也與修士自身修為根基有關。
按照內丹術的說法,烈寒石最能試出修士行功時的火候法度。若用意過深,烈寒石則守不住固結之態,會迸出火光;若意念散失,烈寒石會蒙上灰白陰翳,變得脆弱鬆散。
而行功調息達到最為崇正的火候時,烈寒石應該是再無白翳,漸漸通透明淨,又不會現出火光。而這也是煉化烈寒石的辦法,很不容易,卻又很鍛鍊修士自身。
至於烈寒石本身能夠做什麼,目前看來多是作為鎮守陣樞之器,因為烈寒石本身小小一塊就蘊含深厚靈機。而且東萊島上貯存的烈寒石也足夠島中修士煉化所用了。
除此之外,烈寒石本身似乎也有某種奇特的律動,但並非單獨一枚就有,而是在海底未經採煉的烈寒石。即便是已經固結的烈寒石,也有可能化為氣湧,而氣湧亦會固結成石,如此迴圈不休,漸成規律,在東萊島外形成的漩渦暗湧,就像是依循周流星軌。
如今穿弓子駕船所行,便是漩渦暗湧之間的縫隙,這需要相當精微細緻的法力,凡人馭舟掌舵的能耐絕對無法在如此逼仄水面上左右穿行。
不過這些作為在冥煞看來意義不大,海上的漩渦暗湧又擋不住天上來犯。他只是有些好奇,在自己始族四柱創世之後,世間萬物經歷漫長演化,又產生了這種種全新變化,卻是不在他過往知見經歷之中。
冥煞站在船邊抬手,隔空攝起一枚烈寒石,當這快巴掌大的方石落入手中時,顯現出的便已是通透無色的形態,無半點瑕疵,周圍光影景物穿透對映,浮現出七彩幻化之象。
“這、這是……”穿弓子看見此況,眼睛都睜大了,他沒想到冥煞一來到便能隔著深海,強行攝出一塊烈寒石,並且是自己前所未見的至正火候、無上妙境。
冥煞此刻還站在船上,一手託著剔透方石,緩緩闔目,默運玄功,只見這方石表面漸漸有碎屑剝落,轉眼又散作成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