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色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章 帝后臣子,玄黃方真劫,無色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裡,邪兵天降國都!
一瞬之間,金鑼灣國都被無窮邪穢怨念所籠罩,轟然崩頹,萬千生民化作腐水,死狀慘烈無比。
此事震驚當時玄黃五境,天下方真修士皆視這位劍修為魔頭,群起而攻之。劍修鏖戰天下高人,最終形神俱滅,但方真道中也損失慘重。
劍修最後身死之地在如今東境飛灰原,據說決戰之前,那裡還是一片山林,被劍修以邪兵夷為平地。粉碎的山川、殞身的修士,化作經年不散的詭異飛灰迴旋飄蕩,成為一處生靈難近的凶地。
劍修本人雖死,邪兵卻未摧毀。當時方真修士用遍各種方式,也無法將邪兵徹底摧毀,思來想去只能以大法力封印鎮壓,使其不再現世為害。
然而邪兵散發的怨念極為駭人,因為是以佛門高深脊骨舍利煉成,昔年大願心化作大怨恨,除非以更深遠廣大的願心化解包容,否則不能將其封印鎮壓。
不過當時另有一位劍修挺身而出,講述了一番“正劍破邪兵”的道理,願以身試法,鎮壓邪兵,若他自己也被邪兵染化心智,天下修士共誅之。
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劍修便是後來御劍樓的祖師,他在飛灰原建立了一座簡陋塔樓,作為封印邪兵之用。數十年後邪兵不見為禍,天下修士也漸漸認可此人所言,陸續有些修士前去請教道法。
御劍樓祖師開口所講自然是劍術,久而久之便在飛灰原聚集了一批劍修,他們一生修行奉劍為尊,創立傳承只為鎮壓邪兵,修煉正劍之道,以求將來一日能夠徹底摧毀邪兵,印證祖師所言。
澈聞真人在太玄宮中,負責整理了大量方真道故聞舊事,估計除了御劍樓門人,在場沒有人會比他更瞭解這段歷史。他最初聽說御劍三千六百里,也驚歎前人修為,可仔細一推敲,便察覺不尋常。
方真修士施法御劍,無論有何種變化,飛劍所至無非是元神所及。即便偶有秘法傳承,能使得御劍更遠,千里之遙已是仙家傳說。
放眼當今之世,御劍百步已經算得上高手,即便是御劍樓掌門魏存神親自出手,盡全力也僅能御劍數十里,就這樣還是蓄運多日之功。
御劍三千六百里,絕對不是那位邪兵之主本人的修為。澈聞真人認定,那是邪兵感應到其主怨念所寄,自行飛往金鑼灣國都,那畢竟也是邪兵之主生養之地,感應更為強烈。
至於後來鏖戰天下高人、一劍粉碎山川云云,想來也只是邪兵之威,非是劍修本人所能。
澈聞真人正是瞭解這一點,清楚世上幾乎不可能再度重現御劍三千六百里,即便再有人手握邪兵,也不一定能發揮當年之威。畢竟當年那位劍修就是煉製邪兵之人,與邪兵的互感與眾不同。
所以太玄宮製作躡雲飛槎,煉製出這通明金光,假設預想已經大大超越尋常方真修士所達極限。照徹方圓千里,多多少少是有些誇大,因為實際上根本經不起這樣龐大的消耗。但這終究是澈聞真人與眾多同道辛苦多年的結果,功成之際總歸會有幾分自得意滿,沒想到被楚皇后這般當眾潑冷水。
皇帝似乎看出澈聞真人的為難,出言道:“故舊傳聞多有誇大不實,或是後世傳人捧抬祖師鎮邪之言,皇后許是當真了,真人不必介懷。”
“謝皇上。”澈聞真人連忙躬身揖拜道。
太玄宮的修士雖並不算朝廷官員,也不算皇帝臣子,皇上對太玄宮眾修也多有禮遇,許他們上朝不拜,但絕大多數方真修士見了帝后二人,也不敢不拜。也說不清是拜哪一位。
“好了,也該談談青衡道的事情了。”皇帝望向一旁侍立的太子,言道:“朕打算讓太子率受邀修士與一眾僚屬,搭乘這躡雲飛槎前往西境,參加青衡道杏壇會。諸卿認為如何?”
此時文臣班列中有一位鬚髮盡白的老人言道:“陛下,臣以為不可。太子乃是國本,青衡道割據西境,用心昭然。太子若遠去西境,朝廷天兵難及,一旦發生意外,朝野必將大亂。太子性孝,為天下垂範,當隨侍君父、立聆恩誨。”
皇帝臉上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失望,言道:“原來是顧老,朕覺得太子尚需歷練,杏壇會正是良機。”
這位顧老在皇帝未襲昶王位時,便是王府執教,如今雖沒有擔任堂部職司,卻身居太傅之位,連皇帝本人也要尊敬三分。
“君父有憂,自當是子弟代勞。陛下不止一位子嗣。”顧老言道。
站在太子身後的,還有幾位皇子,皇帝看著他們說道:“你們誰願意代朕前往西境?”
誰料連同太子在內,幾位皇子個個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