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6章 百草濟世,糰子駕到,八角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善人,您想知道劉民村的事情?”流民村村長王有德重新打量了米團一番,有些意外。
“沒錯。”米團看了看四周的流民,向王有德拱手道:
“老村長,恕我冒昧,在下米團,從京城而來,一路探訪民風民俗至此地。我路上聽聞鄂州蒙受洪水之災,秋田縣受災最重。可是朝廷應該早就下撥了賑災錢糧,用於安置災民。可為何秋田縣城外,竟然會有流民村?在下百思不得其解,還請老人家為我解惑。”
原來如此,原來是京城來的人,難怪會如此驚訝。王有德瞭然的笑了笑,對米團說道:
“原來是京城來的貴客。好吧,既然米公子好奇,那我就把這流民村的事情跟你說說吧。這件事三言兩語說不完,米公子這邊請,老朽沒有好茶待客,就請米公子喝一碗白水吧。”
王有德將米團和唐瑾帶到一處稍微乾淨些的帳篷裡,席地而坐,拿出兩個不那麼破的碗,一人給他們到了一碗水。
流浪之人,一碗白水抵千金。
米團心懷敬意的端起碗,對著王有德敬道:“老村長,請。”
王有德看著米團神色肅敬的將水飲下心中倒有幾分感動,看來她也不是什麼都不懂。或許,這些話說來也不是全都無用吧。於是他緩緩開口,講流民村種種娓娓道來。
“老朽在秋田縣,住了一輩子了。沒想到臨了,臨了,黃土都埋脖子了,卻親眼看到秋田縣遭了這麼大的災。
我們秋田縣本來是個好地方,老天爺特別眷顧此地,不管種什麼,都長的特別好。年年豐收,從未遭過災。直到六年前,一天夜裡忽然發了大水。那水來的又急又猛,大半夜的大家都在睡覺。根本來不及反應,那水就這麼淹沒了莊稼,衝倒了房子,死傷無數。”
六年前?米團心裡咯噔了一下,六年前不正是燕兵南侵那年?
王有德沒有注意到米團的異象,他繼續說道:
“後來朝廷就派人來修大壩,好多鄉親們都被徵去做修大壩,一修就是兩年多。那個大壩,唉……”
米團見王有德欲言又止,似有隱情,便追問道:“那個秋田大壩如何?”
王有德見米團追問,搖了搖頭道:
“秋田縣的大壩本來就是多年未曾修繕過,此次修繕更是年年徵人,年年修,年年修又年年破。唉,本來大家修堤壩就不拿工錢,結果修這麼久,好些人家的莊家沒人種,又被反覆淹就這麼給毀了,莊稼沒法種,收不上來糧食,人更是病的病,死的死,越發凋零了。
後來,聽說朝廷發了賑災的錢糧,縣令老爺讓我們去拿,可是大傢伙天不亮的就排隊等,分到手上的卻不足一斗米。”
“不足一斗?”米團眉頭一鎖。朝廷的賑災糧怎麼可能就發那麼點?
王有德見米團聽的似乎上火,對她擺擺手說道:
“有一斗米算是不錯了,後來,連一斗米都領不到。領不到救濟糧就要去米行買,可是米行的米,誰能吃的起?那個價格都上天了,沒辦法為了活,賣地賣房,賣兒賣女。再後來,就只能露宿街頭,沿街乞討了,滿街流民觸目驚心啊。
可是縣令大人卻將我們都趕了出來,不許我們繼續呆在城裡。有些人偷偷跑回去乞討,被抓了又扔出來。時間一長,大家也就認命了,在這裡好歹偶爾還有好心人送點糧食,每隔幾個月,縣令也會送點糧食來。大家慢慢的也就住了下來,以此為家,這才有了這個流民村。”
原來如此!
米團聽完王有德的話,頓時想到了馬騰那日在大理寺的話,前因後果稍作推理,心中已是瞭然。一時間她只覺得心如火燒,眼底一片幽暗。
好一個馬騰!好一個秋田縣令!據她在京中傅長雪與她所說這兩年,朝廷下發的賑災銀子何止十萬兩,而他們竟敢剋扣工錢!朝廷下發的賑災糧食又何止十萬石,結果你們發到百姓手上的居然連一斗都沒有。
就這般層層盤剝,竟然還敢在工部的賬簿上寫假賬!真是好大的狗膽!
米團深深呼吸,強壓自己不斷上衝的火氣,然後繼續向王有德問道:
“老村長,縣令剋扣工錢,可有證據?”
“證據?”王有德一愣,然後笑道:“米公子,你誤會了,縣令大人並沒有剋扣我們的工錢。當時縣令大人說,燕兵南侵,刀兵一起國庫空虛。我們要為聖上分憂,為國盡忠。所以不拿朝廷一分錢,也要自救。於是才號召大家義務修堤壩,當年小老兒我也是滿腔熱血去修了堤壩。怎奈終究老邁,沒修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