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章,大唐不良人,庚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力戰,與十三位兒子一起壯烈犧牲。
其時天降大雪,唐軍大怮。
經過這次挫敗,大唐百戰名將蘇定方,也不得不選擇撤兵。
本來還頗安樂的氣氛,霎時變得有些尷尬起來。
李積拍了拍龐同善的肩膀:“今次大勝,正足以告慰軍中英烈,何必做此等情狀。”
龐同善臉上閃過一抹尷尬:“是吾失言了。”
李積目光一掃眾將:“事情談得差不多了,各位先自歸營,將手下的人約束好,明天以後,就要恢復秩序,各自分派好防區,都打起精神來,不要有什麼錯漏。”
“諾!”
眾將忙挺立身形,向李積抱拳領命,然後依次離開。
心裡都知道李積叫蘇大為,必是有要事要商議。
諸將都是有眼力的,自然不會在此多耽擱。
“大總管,召我來不知何事?”蘇大為向李積叉手見禮。
“咱們之間,不用虛頭巴腦的。”
李積強打精神,向他擺了擺手,伸手又指了一下,示意蘇大為在對面坐下。
桌上的地圖還沒收起,蘇大為掃了一眼,見地圖是高句麗各城,隱隱劃了幾個區。
結合方才李積對諸將說的話,蘇大為猜想,是要各將分別領兵,鎮守諸城。
當然,這個過程裡,各部唐軍免不了新一輪的劫掠和搜刮。
對高句麗的普通人來說,自然是一場劫難。
但對唐軍來說,卻是一場盛大的豐收。
“大總管,兵卒們的劫掠還要繼續嗎?”
蘇大為一句話說出來,自覺得有些失言,住口不說。
李積撩起眼皮掃了他一眼:“怎麼?你還為高句麗人擔心?”
說著搖了搖頭,指了指腳下:“這片地方,我料陛下之後會依百濟例子,建立都督府,然後再在遼東設個都護府,如安西都護。
不過就像在西域一樣,我們在這裡留不下太多人,短時間內可能無事,時間一長,只怕本地那些扶余族,又會鬧將起來。
與其如此,不如趁此機會多多劫掠,士兵歡喜,也可消除一部份亂民的做亂潛力。”
蘇大為默默點頭。
打仗,從來不是溫情脈脈,而是要見血,要死人的。
雙方的仇恨已經夠多了。
也不在乎再添上幾筆。
我之英雄,彼此仇寇,僅此而已。
“是我有些婦人之仁了,站在大唐的立場上,自是應該一絕後患。”
說著,想了想又道:“不過我在徵倭國時,倒是有一套成法,不必太傷百姓,又能解除後患,令百姓歸心,不如……”
他說的,自然是打土豪,分田地那一套辦法。
想仿在倭國做的故事,將高句麗乃至遼東,再“革”一次土地的命。
可惜,話還沒說完,就被李積打斷了。
“阿彌,我是視你為子侄,才和你說幾句貼心窩子的話。”
李積雪白的眉頭皺在一起,眼中閃過一抹凌厲:“你在倭國做的事,非但不要宣揚,最好連提都不要提,否則只怕惹禍上身。”
“嘶~”
蘇大為心裡突的一動,向李積抱拳道:“還請大總管指點。”
李積歷經大唐三朝,堪稱大唐版的不倒翁。
不但擅於軍事,更擅於政事,擅於謀身。
有他指點,自然會令蘇大為看得更明。
“這還用得著我說嗎?”
李積看著他,上下打量一番,然後嘿嘿一笑。
他這笑容,純樸得像個老農,卻讓蘇大為心裡生出毛毛的感覺。
“請大總管多指點。”
“呸,你少在老夫面前矯情,之前倭國之事,你做得那麼大,但卻盡力低調,想必也知道,有些事是犯忌諱吧?看你在百濟,也沒敢做那等事,怎麼倒敢在高句麗,舊事重提,真不怕……”
他向上指了指,一撫白鬚,眯眼道:“做人,做事不可做太絕,要留些餘地,方才閤中庸之道。”
“英國公指的是……我在倭國吸納農戶?”
“嘿嘿,你那豈止是對農戶,分明是掘斷倭王室的根子,也是掘斷貴族的根,貴族之所以為門閥貴族,就因為掌有大量的土地、人口,擁有龐大的財富,再以鞏固手中之權。
你在倭國,那邊隔著大海,不管怎麼鬧,陛下也不會太計較。
可一但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