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暴怒,大唐不良人,庚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舊唐書·職官志一》:龍朔二年二月,甲子,改百司及官名……改中書侍郎為西臺侍郎。
《新唐書·劉洎附樂彥瑋傳》:麟德元年,以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
這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西臺寺郎上官儀,是李義府的下屬。
西臺,即之前的中書省。
職能是就軍國大事、重要官員的任免等事項,替皇帝起草詔旨,屬決策機構。
此時的中書令,也即西臺令,李義府,不但執掌西臺,成為大唐右相。
同時還兼有“銓選”之權。
也就是對後備官員的人事任免權。
李治把這份權力都下放,擺明了告訴百官,李義府是李治信任的大臣。
其權焰滔天,可見一斑。
上官儀身為西臺侍郎,居然上奏彈劾李義府。
這是十分罕見的。
雖然各部也會分派系,也有內部傾軋。
但各省各部的官吏,很少有去彈劾自己主官的做法。
有種東西叫做“官場潛規則”。
一個不安份的下屬,哪怕是頂走了上官,再換一任主官,也會對此人多加提防。
以下克上,絕對是“刺頭”,是不安定的因素,和隱性威脅。
其仕途下場,可想而知。
但上官儀偏偏這麼做了。
而他彈劾的內容,也如一塊巨石,投入了湖面,掀起一片巨浪。
“請術士杜元紀望氣。”
這在大唐,是最觸動帝王敏感神經的事。
望氣,也即星佔之術,是帝王才有資格做的事。
你一個臣子,請人望氣,這是要做什麼?
昔年長孫無忌一手泡製房遺愛與高陽公主的謀逆大案,別的證據都無足輕重,最要命的一條,便是高陽公主讓掖庭令陳玄運在禁宮之內伺候她向鬼神祈福問祥,並且推演星宿的排位。
此種行巫蠱、窺天象的舉動,等同謀逆。
蘇大為一直在一旁默默的傾聽。
他真的像李治要求的一樣,只帶上一雙耳朵,緊閉著嘴。
但是此時,心中也不禁掀起巨大的漣漪。
第一個念頭:李義府死定了。
哪怕自己舉出李義府府中藏有甲冑,李義府仍不是必死。
因為李治有理由懷疑這背後的動機,是否有人陷害大唐右相。
甚至可能念在李義府過去的苦勞,赦李義府死罪。
但,上官儀這份奏摺一上,蘇大為心裡就知道,李義府死定了。
涉及到巫蠱和窺天象,李治哪怕再信任李義府,此時也會大為震驚,並對李義府起疑。
似李義府這種臣子,榮辱,全在李治一念之間。
一但失去天子信重,那便只有一條路。
絕路。
殿上的氣氛,凝重的彷彿有無形的氣壓在擠壓。
猶如風暴來臨前那片刻的死寂。
良久,坐在高臺上的李治,開口,以一種帶著沙啞,又極力忍住咳嗽喘息的聲音問:“這些奏摺,東臺侍郎都看過了?”
“臣皆看過。”
“屬實?”
“臣以為,此事牽連重大,必須派可信之臣,詳加查證,若屬實,則治李義府之罪,若不實,則還右相一個清白。”
郝處俊的聲音鏘鏗有力,顯得不卑不亢。
李治再次沉默良久。
終於他抬了抬手指道:“令,刑部尚書劉祥道聯合御史臺、大理寺一同審訊此案。”
沉重的聲音說完,整個大殿再次安靜。
只聽到書記官和起居錄的官吏,手中毛筆在紙上沙沙記錄著。
如春蠶噬葉。
李治的聲音再次響起:“李積回來沒有?”
王伏勝在一旁小聲道:“陛下,英國公按路程算,再有數日便可回長安。”
蘇大為站在角落,心中一動。
這對他,卻是個好訊息。
李積回來,他的靠山就到了。
李積在李治一朝,都深受信任,有他在長安,自己又多了一層倚仗。
那些躲在暗處想算計自己的人,只怕也得多一層顧忌。
正想到這裡,只聽李治又道:“李積回來,讓他監督此案。”
“是。”
果然,李治果然還是信任李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