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六章 風暴,大唐不良人,庚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今的天子,雖然給後世人留下“懦弱”、“仁善”的刻板印象。
但身處在時代中,蘇大為深知,李治的精明強悍。
這位天子,可是眼裡揉不得一粒沙子。
大唐天下那麼多事,有哪一件,能逃過陛下這雙眼睛。
“阿彌,你覺得,李義府與高陽的案子有關嗎?”
李治忽然開口,令蘇大為一怔。
他想了想道:“臣不敢妄言,但寶枕原本為公主貼身之物,而且也與巫咒之事有過牽連,這些事,大慈恩寺的幾位法師都知道。”
“朕知道了。”
李治拍了拍扶手:“你繼續追查高陽的案子,不要為別的事分心。”
“是。”
蘇大為心道:果然如自己所想。
只要能令李治對李義府起了疑心,自己今天這趟入宮,就不算白來。
目地算是完成了大半。
估摸著李治也該厭煩了,正當蘇大為準備識相的,主動告辭離去。
只聽有小太監站在殿外傳唱道:“啟奏陛下,東臺侍郎求見。”
李治抬起的手,向旁揮了揮,本來要令蘇大為退下,突然又改了主意:“蘇大為,你且在一旁候著,耳朵豎著,嘴巴閉著。”
“喏。”
蘇大為不知李治如何想的。
不過既然命自己候著,他便乖乖走到殿中道旁,背對著一根紅漆大柱,垂手侍立。
就和殿上那些侍奉的太監宮女一般,眼觀鼻,鼻觀心,不再出聲。
李治伸手示意了一下,侍立在他手邊的王伏勝揚聲道:“傳東臺侍郎入見。”
一邊說著,一邊悄悄抬袖,抹了一下額頭上滲出的冷汗。
大殿外。
東臺侍郎郝處俊沉默站立。
他的面容沉毅,雙目炯炯有神。
雖然滿頭銀絲,但依舊顯得精神健旺,讓人不敢輕視。
聽得殿內傳出傳召之音,郝處俊整理了一下官服,雙手執笏板,邁著方正的步子,走入殿中。
“臣,東臺侍郎郝處俊,參見陛下。”
郝處俊立於殿中,雙手執笏板,向著李治鄭重一禮。
“免禮。”
李治虛抬右手:“東臺侍郎求見,可是有要事?”
“確有一件事,臣拿不定主意,所以求見陛下。”
郝處俊的話說完。
李治便忍不住向立在大殿一側的蘇大為,看了一眼。
這一眼的眼色有些複雜。
既有一種,“和你一樣”的意味。
又有一種,“你都察寺不是什麼都知道嗎,可知東臺侍郎是為了何事”?
這樣幾種情緒。
蘇大為站在那裡,心中飛快盤算。
但在面上,十分嚴肅,面無表情得好像當初的李思文一般。
對於李治那個眼色,他看懂了。
不過他更懂之前李治讓自己帶耳朵,閉嘴巴是什麼意思。
多看,不說。
觀其不語真君子。
非大朝會的日子,朝中重臣突然求見,必然是有要緊事。
果然,郝處俊在得到李治首肯後,鄭重一禮道:“臣此次來,是接到幾份重要奏摺,這些摺子,皆參中書令李義府貪髒枉法,民怨極大,臣不敢擅專,請陛下察之。”
說著從袖子裡取出幾分奏摺,雙手奉上。
太監王伏勝小心看了一眼李治的表情。
這個時候,李治的表情,就是沒有表情。
在不久前,蘇大為說李義府的事時,李治是反常的嚴肅,甚至是冷漠。
但是到現在,卻是平靜。
這依然是反常的。
東臺侍郎為過去門下省,負責稽核朝臣奏章,複審中書詔敕,有認為不當者,可以駁回,稱“封駁”,是審議機構。
所以郝處俊收到下面諸臣遞上的摺子,有審議之責,遇到重大問題的,可以直接向李治稟報。
他此次來,屬於職份之內。
並不出奇。
奇就奇在,時間節點這麼好,剛好是蘇大為說完李義府,東臺侍郎便來遞上彈劾李義府的摺子。
世上真有這般湊巧之事?
按李治的性格,他肯定是起疑心的。
可是他現在,面上一絲表情都沒有,平靜得可怕。
李治的手指微動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