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四章 結案,大唐不良人,庚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媚娘深深看了他一眼,手指輕輕捏了捏蘇大為的手掌:“那待大朝會後,我再和弘兒邀你入宮,我們一起飲宴,不醉無歸。”
“都聽阿姊的。”
蘇大為開心的笑道。
他現在也早已非吳下阿蒙。
聽得出武后的弦外之音。
與太子一起邀他入宮飲宴,這便是替他在下一代天子面前,把關係名份給定下,把太子託付給他。
所謂從龍之功。
這是最大的褒獎。
……
天空掛著魚肚白色。
天才矇矇亮,屬於大唐的文武百官,便按著程式,魚貫走入大殿。
按著禮儀,數聲唱喝。
早有傳旨太監替李治向百官問禮,同時令百官啟奏。
一切,都很正常。
大殿珠簾後,大唐皇帝李治微眯著眼睛,面色微沉。
在他手邊,武后正襟危坐,雙手交疊在腿間,與李治一起,聽著朝臣們奏事。
前幾年還不用這樣,那時武后只是替李治念奏摺,幫李治一起分析和拿主意。
有時也代李治辦一些事。
但是近年來,李治的頭風越來越嚴重,發作時,難以視事。
就算是平日大朝會,他的精力也衰竭的厲害。
很難堅持聽完整個朝會議事。
所以自去歲開始,李治令武后與其一齊上朝聽奏。
坊間百姓,私下則說,大唐如今是日月並舉,二聖臨朝。
還有長安街頭一些相命的術士,搖頭晃腦引經據典,說什麼易經有言,日月麗天。
大道理百姓也不懂。
至少在麟德元年來說,大唐的百姓沒覺得頭頂上多個天后,有什麼不對。
日子還是一樣的過。
只是朝廷中確實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諸臣按著平常的儀規依次奏事。
終於,大理寺寺卿裴廉手持笏板出列道:“啟奏陛下,前次高陽公主之案,今日已經到了約定破案之期,大理寺少卿蘇大為就在殿外候著,是否傳他入內?”
“傳。”
珠簾後,傳出李治略顯中氣不足的喘音。
傳令太監尖聲通傳,殿中衛士,依次將聲音傳遞。
一時間,傳蘇大為之聲,在殿內迴盪不止。
站在殿中的文武官員,下意識看向殿門。
暗濛濛的天色中,蘇大為一身大理寺官袍,腰上懸著金魚袋,雙手捧著一些卷宗,快步走入殿中。
“臣,大理寺少卿,蘇大為,叩見陛下、武后。”
“免禮。”
珠簾後,傳出李治嘶啞的聲音:“直接奏破案結果。”
“喏。”
蘇大為應了一聲,暗自吸了口氣,揚聲道:“高陽公主之案,頗為離奇,乃是道人郭行真以巫蠱之術所為。”
“有何證據?”
“有。”
蘇大為低頭躬身,雙手捧著卷宗道:“審案過程,皆記錄在冊,證物一,高陽公主遇害前,曾向臣借過玄奘法師所著《大唐西域記》,如今,此書已經在郭行真的道觀裡找到。
其二,郭行真的弟子承認,是郭行真命他們在西市買了人偶,以做施咒之用。
其中一人更言及,曾偷取過高陽公主的頭髮。
另有一佐證,乃是越王府長史崔渙的案子。
崔渙同樣死於巫咒,也是被郭行真下咒。”
“是何動機?”
珠簾後,傳來武后略顯威嚴的聲音。
一個案子,光有證物,還不算完整。
必須將動機,做案手段,證物,結果,一齊呈上,邏輯才通順,案情才算完整。
“據郭行真說,他對崔渙動手,皆因崔渙是御史大夫,崔義玄之子。”
“崔義玄?”
武媚娘與李治驚疑的聲音響起。
同一時間,朝堂上還有許多人,發出意外低呼。
崔義玄,隋末投靠魏公李密,不得重用。
武德初年,歸順唐朝,歷任懷州司馬,冊封青丘縣公,遷隰州長史。
貞觀年間,授尚書左司郎中、韓王李元嘉府長史、婺州刺史,鎮壓陳碩真起義,支援廢王立武,授御史大夫、蒲州刺史。
“正是。”
蘇大為不卑不亢道:“郭行真與前些年作亂的陳碩真,同出一門,乃是師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