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八章 辯法,大唐不良人,庚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上。
只要引得郭行真開口,這事就成了一半。
郭行真先是冷笑,心知蘇大為有意逗引自己,剛要開口,卻又猶豫了一下。
“道長可有答案?”
“此燈方才,因風而動,風乃陰陽二氣變化而成。”
郭行真說了一個自認為得體的答案。
這話剛出來,就見蘇大為大笑,逼格滿滿的道:“非也非也,燈火動搖,既不是風動,也不是燈動,而是仁者心動。”
風動心動,乃是禪宗六祖慧能的一段佛門公案。
據說有兩名僧人見風捲大幡,一時爭論起來。
一個說,是風吹動幡,一個說是幡動了風。
適逢六祖慧能從旁過,於是笑答:既不是風動,也非幡動,而是仁者心動。
方才郭行真嘲笑蘇大為,認為他年紀太輕,道行不足與論。
但架不住蘇大為腦子裡的典故多,直接來個文抄公。
郭行真愣了一下,有些惱羞成怒道:“你……這是胡僧的狡辯。”
“自胡僧沙門西來,我聽說在長安佛道兩門有數次辯法,但道門輸多勝少。”
蘇大為雙眼直視郭行真道:“我說自己通佛道兩門,不算說大話。”
郭行真由惱怒,漸漸平靜,微微點頭道:“若論口舌,你蘇大為的本事,倒比異人本事要長几分。”
這麼說,也算是變相承認,蘇大為有資格與他論道。
“我有幾個問題想問……”
蘇大為才開口,卻見郭行真隔著牢門一伸掌:“且慢,你說自己通胡佛之道,請問是何宗何派?唯識宗可沒你這樣的狡辯功夫。”
唯識宗,乃是玄奘法師所承的法門。
意為剖析一切事物法,虛空不空,找出相對與絕對,以相見性。
不許心外獨立。
不擅空談講玄。
見郭行真發問,蘇大為愣了一下,但他腦子極快,一轉念道:“我所承,乃玄奘法師所傳,教外別傳,以心印心。”
“沒聽過唯識宗有這樣的傳法。”
“不是唯識,是禪宗。”
“禪宗?”郭行真有點懵,從沒聽說過這個宗派。
但聽起來又有點唬人,好像真有這個宗派。
要知道禪宗真正發揚光大,要到六祖慧能時期,這時還十分弱小。
蘇大為左手做拈花狀,面含微笑:“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何如?”
一束光,從牢房上的視窗透下,正照在蘇大為的身上。
如聖似佛。
郭行真,一時啞然。
氣勢上完全被蘇大為壓住。
“你方才所說承負不是貧道說的那樣,不知又有何高論?”
這種問題,其實十分難回答。
道門之內,也是宗派林立,各家有各家的說法。
有公案,也有公認的一些東西,還有各家自己的法。
這種情況下,蘇大為要丟擲某種言論,令郭行真從內心認同和折服,不容易。
但蘇大為並不慌張,而是侃侃而談道:“道說承負,既為因果,亦非因果。”
“放屁!”郭行真怒道:“莊嚴佛法,即非莊嚴,你若拿胡佛那一套坑騙,不說也罷,請回吧。”
“且聽我說完。”
蘇大為不驕不躁道:“承負包含因果,但超越因果,這是一個包含與被包含之關係。”
這句話,令作色要怒的郭行真按耐下來,眼神恢復清冷。
“佛之因果,好似一條線,一個因,造成一個果;因果與因果之間,並無交集,同時佛說因果,不因此生此世而斷,它穿越生死、時間,不斷輪迴延續。
而承負,則複雜得多,既有因果一樣一條線的關係,也有相互間的關係。
是無數因果交匯糾纏的結果。
比如一個好人,做了好事,卻並沒有好報,按佛門說法,是他上輩子所欠之因,要在此生償還。”
郭行真安靜聽著。
他雖對佛法瞭解不算太多,但也聽過佛陀出生的國家被滅之故事。
按佛教子弟的說法,那是因果業力,那是命中註定。
可證因果不虛。
郭行真對此說法,嗤之以鼻。
把一切災厄都推到因果輪迴之上,簡直胡扯八道。
他來長安,有數種目地,其中之一,就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