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二章 後勤,大唐不良人,庚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唐的“羈縻”之策了。

首先,因為地方原本最強的勢力被打散了,各族,各小國、部落便多了。

這些小國一多,被做為強勢的宗主國,大唐自然可以施展平衡手段,左右縫源,居中調停,以最小的代價,維持住對自己有利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大唐並不需要在當地投入太多兵力,設一個都護府,或者像安西四鎮一樣,在唐初期其實就相當於哨所和觀察站一般的存在,並無大量的駐軍。

可以理解為後世的大使館。

那麼點人手,如果兵亂,根本沒有力量去平息,主要的職能,還是在平時維持住地方的平衡,不使一家獨大。

這樣做的好處有二。

第一,大唐不用大量駐軍,也就省去了無數的錢糧。

否則大唐再富,也無法支撐在遙遠疆域的長期大量駐軍。

這都是燒錢的玩意,大唐不幹。

其次,因為只留有少量的人手,除了在平日裡平衡各族和小國的勢力,還有著收集情報的職能,為朝廷的決策提供情報支撐。

然後因為駐留的人手少,萬一地方上亂起來,把這些唐軍據點拔除了,對大唐來說,也是不痛不癢。

你拔了我還可以再建,根本不花多少錢。

人手也不會損失多少。

所以在武周時期,大唐與吐蕃爭西域時,安息四鎮才會旋起旋滅。

你拆了我再建,交錯而行。

一直到後來大唐派了數萬人鎮守,這種事便不再發生了。

在大唐真正派大軍鎮守西域之前。

功能類似前哨站一樣的安息四鎮,還有都護府是如何平定地方的?

第一點,像都護府是有一些軍隊的,而安西四鎮雖然沒什麼兵馬,但是可以借兵。

向誰借?

自然是向周邊那些臣服於大唐的小國借。

當年王玄策是怎麼滅掉中天竺的?

借兵啊。

借吐蕃兵,借勃尼兵,東拚西湊一些鹹魚兵,便把中天竺滅了。

大唐一分錢不花,這價效比,高到爆好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