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一章 劍指遼東,大唐不良人,庚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治心中把這些關節想清楚,長長吐了口濁氣:“朕也是這般認為,方才在朝堂上,朝臣有許多人,居然替吐蕃說話,說吐蕃與大唐乃是姻親之邦,豈有不幫姻親,而幫外人的。
朕就覺得不對,現在聽你一說,果然如此。”
李治嘴裡說著自己英明神武,其實心裡,卻暗叫一聲慚愧。
如果不是上次蘇大為回來面聖時,在他面前極力描繪吐蕃一統雪域,現在已經是高原一霸,有可能威脅到大唐西北安全,他這次,只怕也會迷惑,很難判斷孰是孰非。
真實歷史上——
吐蕃於顯慶元年,以大相祿東贊率領十二萬吐蕃兵,侵入吐谷渾。
祿東贊領兵越過巴隆河,進抵位於柴達木盆地一帶的白蘭氏。
當日,吐蕃軍向駐紮白蘭的吐谷渾國守軍發起襲擊,雙方苦戰三日夜,吐谷渾戰死千餘人,退出白蘭地區。
吐蕃順勢佔領了吐谷渾西南轄境,並屯兵白蘭以作為日後吞併吐谷渾的跳板。
但凡滅國之戰,曠日持久,絕非一兩場戰鬥,能分出勝負的。
而這樣的戰爭,就必須顧及內外形勢。
對外,那時大唐還在征戰西突厥,注意力全在突厥人身上,無遐顧及其餘,是一個極佳的時間視窗。
對內,吐蕃已經完全消化象雄古國的勢力,國力空前強大。
此時擊吐谷渾,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就算如此,吐蕃仍做了一番精妙的“微操”。
一方面,吐蕃派精銳封鎖前往大唐的通路,盡全力捕殺吐谷渾的使者,使吐谷渾無法向大唐及時傳遞訊息求救。
同時,吐蕃人自己不斷派出使者,透過對大唐鴻臚寺,及一系列高階官員釋放虛假訊息,並用珍寶厚幣,對朝中高官展開一系列“遊說”。
對能在朝堂上說上話,能對李治施加影響力的貴族高官,重點“照顧”。
以致於朝堂上大量的聲音,都是替吐蕃說話。
是不是很熟悉?
戰國時,秦趙決戰長平,秦國也正是用這一招,來搞定東方六國,使六國在一旁吃瓜,坐著看趙括軍被秦軍殲滅。
就算千百年後,這種遊說它國高官,實現自己戰略意圖的陽謀,仍是屢見不鮮。
正史中,正是因此,李治一時難以決擇。
而當時李治又一心想征服高句麗,實現太宗未完成的功業。
大唐戰略由此向遼東傾斜。
這就給了吐蕃最寶貴的時間視窗。
在大唐顯慶四年,吐谷渾大部被吐蕃給吞併。
殘餘部紛紛內遷,“內附”大唐。
直到那時,李治才如夢初醒,派出大唐名將蘇定方,與吐蕃展開大戰。
可惜為時已晚。
雖然有蘇定方烏海之戰,以一千破吐蕃副相達延莽布所率八萬吐蕃兵的戰場奇蹟,但終究無法改變大唐戰略被動的局面。
吐蕃吞下的吐谷渾土地,基本都保住了。
而隨後大唐為了奪回吐谷渾這個戰略緩衝地,做了一系列的戰爭動作。
直到,大唐名將蘇定方逝于軍中,一切戛然而止。
大唐高層才意識到,吐谷渾真的丟了,無法再復國。
這原本是高宗朝難以言說的重大戰略失誤。
但眼下,此刻,在蘇大為面前,一切都將發生改變。
蘇大為不願看到日後自己的好基友薛仁貴遭受大非川之敗。
亦不願蘇定方以白髮皚皚之年,奔忙與平定亂局,四處充當救火隊,最終活活累死在軍中。
“陛下,臣願以性命擔保,此次吐蕃與吐谷渾之戰,是吐蕃想要侵吞吐谷渾。吐谷渾若在,我大唐與吐蕃尚有戰略緩衝之地,若吐谷渾有失,吐蕃可以吐谷渾為基,劍指巴蜀劍南道。
到那時,吐蕃佔有地利,我軍若想再攻回去,必須翻越叢山峻嶺,戰略十分被動。”
蘇大為的一番說辭,顯然觸動了李治。
他輕輕拍打著膝蓋,兩眼微眯,沉吟良久。
做為有為的帝王,他雖沒去過雪域高原,但對於軍略,也非一無所知。
有吐谷渾在,唐軍若出巴蜀,便能以吐谷渾為前進基地,得到糧草和人力補充。
若失了吐谷渾,正像蘇大為所說,唐軍想跨越群山去攻吐蕃,無異於強弩之末。
難難難。
李治手掌輕輕拍打著膝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