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三、二十四章,大唐不良人,庚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信裡對自己提到的那句話“許卿便宜行事,望卿察之,莫負朕望。”

李治,這次給的權力還真是超乎想像啊。

居然說出這麼熱乎肉麻的話。

是媚娘姐吹的枕頭風嗎?

“便宜行事”。

這四個字,令蘇大為的心裡,忽然變得火熱起來。

他的目光透過升騰的橙色篝火,遠望東邊。

在那個方向,跨過遼闊大海,越過對馬海峽,便是倭國的九州島。

如果這次倭人足夠作死,憑著李治給的這四個字,是否去倭國掃蕩一番?

倭國的金銀礦藏,似乎頗豐。

自從大唐的援軍到達,已經過去半個月時間。

這半個月裡,泗沘城的唐軍經過了一系列動盪與調整。

終於重新穩定下來。

蘇大為為熊津都督府代都督,所部從劉仁願手下獨立出去,等於開府建衙,所有的班底和人手,由蘇大為一手抽調和搭建。

而劉仁願,雖然百般不爽,但最終也只得認了。

他和蘇大為沒仇,之前相處還頗為融洽。

可惜,以後大家各自負責一方面,皆為百濟戰區的方面大將。

各有各的任務在身。

再聚時,應該不會像以前那般自在了。

另外劉伯英則是回到海船上,偶爾也會派兵沿熊津江入泗沘城,讓船上的衛兵在城中輪休。

還有就是幫助城中唐軍傳遞訊息,或者運送一批物質。

困難還是有的。

泗沘城中唐軍糧倉裡的糧食,已經日益見底了。

時間是龍朔元年正月底。

夜色深沉。

凌厲的海風吹過半島,大雪紛飛。

這應該是立春後百濟最後一場雪了。

氣溫一下子降到冰點。

俗稱的倒春寒。

故百濟國王都泗沘城,在深沉的夜色中,在風雪之中,位於北邊的城門,悄然開啟一條縫隙。

一支身黑衣的唐軍,悄然出城。

從第一騎出城,到最後一騎,足足用去了大半個時辰。

看他們的馬與兵器,衣甲形制,與普通的唐軍不同。

如果有泗沘城內的唐軍自然會認得。

這些裝束,是新成立的熊津都督府,代都督蘇大為的下屬。

這是蘇大為擔任代都督以來,第一次行動。

很可能,也是唐軍戰略收縮後,最重要的一次行動。

騎兵出城,向著北境而動。

同一時間,沉寂靠在海港的大唐水師,大船悄悄起錨,向著北方仁川港的方向,悄然駛出。

騎兵一路向北,冒著風雪酷寒,前行了大約兩個時辰,然後鑽入道旁的山林。

林中生起若有若無的火光。

在這樣的風雪夜裡,不會有任何人發現有人的蹤跡。

林間,被人劈開雜草,騰出一片空地,唐軍將戰馬牽於避風之處,細心的喂以豆料,給馬休息。

除了有人料理戰馬,還有人升起篝火,給衛兵輪流暖身。

最中間的一堆篝火,以蘇大為為首。

身邊站著安文生、婁師德、王孝傑、黑齒常之、南九郎等將領。

如今蘇大為麾下,一共有四千八百衛士,將原本的折衝府一分為六。

蘇大為代熊津都督,下面設四折衝府。

每折衝府按下府制,八百人。

婁師德、王孝傑、崔器、蘇慶節、阿史那道真、黑齒常之六人統領。

此次蘇大為出城,共帶了三個折衝府的兵力,共計兩千四百人。

剩下的三人,留守熊津都督府。

蘇大為出城,留守者,以蘇慶節為首。

另外聶蘇也被他留在泗沘城,幫蘇慶節守住局面。

百濟不太平。

開春以來,周留城那邊已經陸續派出幾波人馬試探。

雖然都被唐軍擊破。

但情況依舊不容樂觀。

叛軍不缺人,一些小的損傷,對他們不傷筋骨。

而唐軍缺糧。

寒風凜冽,吹動著樹林裡的枝葉呼嘯動搖。

篝火的火焰,隨著從樹枝透進來的寒風不停的閃爍。

蘇大為站在火前,藉著火光,在攤開的地圖上仔細搜尋著。

看了片刻後,他在地圖上用食指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