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二章 蝴蝶效應,大唐不良人,庚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海上碧波萬傾。

萬點金鱗躍然其上。

一片雪白的帆影,在金光閃爍中,踏波前行。

從大唐的顯慶五年,百濟與倭人就在密謀合兵攻打新羅之事。

但世事無常。

中大兄好不容易推動倭人集齊兵力,卻不曾想齊明天皇居然在九州病逝。

這之後,倭國內部經歷了極大的權力更迭動盪。

倭國內,並非鐵板一塊。

有中大兄這樣的鷹派,就有保守的鴿派。

甚至是站在中間,想左右逢源的派系。

經過數月的動盪,等一切局勢明朗,百濟國內,早已天地翻覆。

百濟被大唐給滅了。

別說去合兵攻打新羅,就連百濟都不存在了。

這種情況,令原本主戰派的中大兄,飽受倭國內部貴族的質疑和攻擊。

幸虧,當時鬼室扶信來到九州,力呈助百濟復國的好處。

而且說明了唐軍在百濟的兵力只有萬餘人。

這種撿便宜的好事,倭國豈能落於人後?

經歷一番權力博弈,最終,倭國貴族內部,終於統一了意見。

助百濟扶余豐復國。

扶余豐乃是百濟放在倭國的質子。

倭人上層對其十分熟悉。

如果此人繼位成為百濟王,今後會對倭人有莫大的好處。

正如中原春秋戰國時互送質子一樣。

若由在本國長大的質子歸國做王,今後國策必傾向於倭國,倭人的政治投機將百十倍的收回。

為了這個戰略目標達成,中大兄,做了極大的犧牲和讓步。

原本他有機會在齊明天皇死後,繼位為新王。

但經此事,他主動退讓,由天皇一系高市繼位。

為高市天皇。

後世的史書對高市有隱晦和曲筆,隱沒了一段歷史。

此事另有緣故,可稍後再細述。

另有一件事,就是其實此時倭人的王,皆稱大王。

如半島的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一樣,皆稱王。

《三國志·魏書》中,就有倭女王卑彌呼,派遣使者朝見魏明帝曹睿的記錄。當時,魏明帝賜予了卑彌呼“倭王”金印。

所以此時所謂齊明天皇,高市天皇,正確的稱謂應是齊明大王,高市大王。

日本《古事記》、《日本書紀》中就提到倭王為“我等之大王”。

正式稱天皇,要等到大唐李治與武則天,改稱為“天皇、天后”,日月同輝,二聖臨朝後。

一心仰慕大唐,想學大唐的好學生,倭王才改稱天皇。

這些暫且按下不表。

倭國水師此次是傾巢而來。

戰船一千七百餘艘,隨船兵卒有六萬餘人。

不要覺得人少。

以唐制來看,一船至少一半是水手,另一半是戰兵。

而每位戰兵及水手背後,至少還得配上三人做輔助,幫著轉運糧草、輜重。

而在後方,協調糧草和物資的人員,至少又十倍於戰兵。

這樣看下來,出動六萬人,後方動員至少達到六十萬人。

這對地狹民貧的倭島來說,已經是不可想像的大戰。

堪稱傾國而來。

而大唐這一方的水師力量是多少?

劉仁軌手下大樓船七艘,每艘大致有七百人。

總共下來約有五千餘人。

這其中還要加上一半屬於新羅王子金仁泰的新羅水手。

另外與大樓船配套的大小戰船,共有一百七十餘艘。

雙方的實力,從紙面上看,完全不成正比。

不說別的,光是倭國一千七百餘艘戰般,沿著大海一字排開,那場面,便極其震撼人心。

連天連地,一望無垠。

在蘇大為乘坐的唐軍水師樓船上,安文生和阿史那道真、蘇慶節等人臉上,都露出擔憂之色。

海戰不比陸上。

眾將都是陸戰無敵,鐵騎橫掃的大唐勇將。

如果是地面上的決死衝鋒,哪怕面對十倍之敵,也不會有絲毫怯意。

可這裡是大海。

無邊無際的大海,天然就給人一種深不可測,不可預知之感。

眾將又沒有海戰的經驗。

眼前看到倭人的戰船,密如蟻聚,挾著節奏韻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這個江湖有點皮

大隱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