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五章 佛道,大唐不良人,庚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順眼才奇怪了。

就在蘇大為準備起身,向袁守誠告辭,結束這次酒宴時,袁守誠看了他一眼,長嘆一口氣“我當你是自己人,所以才多說幾句,須得小心提防那些和尚。

你以為老道是因為私怨不喜歡他們?

那你也太小看老道的眼界了,此事,既為道門,也為華夷之辯。”

“呃?”

“三教中,儒道皆為中原本土所生,只有這浮屠沙門自天竺而來,我先問你,這天竺如今何在?”

蘇大為愣了一下,中天竺被王玄策打殘了,其餘天竺各國聽說全都俱怕王玄策,一齊向大唐稱臣求和。

“如今的天竺國,早已四分五裂,這便是我不喜胡教的第一個理由。比之儒家提倡法聖先賢,道家不斷探索長生之道,與天地相爭不同,胡教的教義,便是讓人安忍現狀,忘記俗世痛苦。

長此以往,如果大部份人都信了胡教,我大唐,還有進取之心嗎?

還會有如今的生機勃勃嗎?”

人人都參悟佛法,關注所謂修心,卻失了向外開拓進取之心,安能有如今的大唐?”

蘇大為愣住了,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不過心裡,卻不由想到,佛教確實是一種比較平和內斂的教派。

歷史上,大多數朝代,在信奉佛教後,越是佛法昌盛,就越是缺乏進取和鬥志。

當然,這不能完全說是佛教的鍋,還有許多複雜的原因。

“浮屠比丘不事生產,佔著大量田地,終日只知打坐唸經,把天竺取回的佛經拿來騙人。靠這佛經,能有強盛之國嗎?天竺自己是什麼樣子?”

袁守誠冷笑一聲總結道“這種東西,只好騙騙愚夫愚婦,什麼時候,連上面都信了,那就危險了。”

“道長,不對啊,我記得太宗都很信佛,也很喜歡玄奘法師,幾次三番都想令其還俗,讓他入朝為官。”

蘇大為辯解道。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袁守誠很不屑的哼了一聲“太宗那時想對西域用兵,而玄奘從西域回來,沒有人比他更清楚當地風土地貌,太宗是想借玄奘做個嚮導。”

“是……這樣的嗎?”蘇大為驚得合不攏嘴。

“和尚這些事你從哪聽來的?讓我想想,都是聽那些禿驢自己說的吧?他們當然是恨不得多吹捧些,你要信了你就是傻。”

袁守誠接著道“再說玄奘,從太宗到如今陛下,這和尚無數次提出要前往洛陽譯經,但是太宗和如今陛下皆不許,你以為是為何?”

“為……為什麼?”

“還不是為了羈縻。”袁守誠拍了拍桌子“將這些禿驢,特別是聲望高的禿驢放在眼皮底下看著,他們就不能生事,而且需要的時候,還可以用一用。

記得太宗在時,玄奘那個弟子辯機便妄議朝政,還勸太宗不要對高句麗用兵。

太宗一怒之下,便下令將其腰斬棄市。”

“這……”

蘇大為額頭上的汗都憋出來了。

這是他聽到的又一個關於辯機的版本。

第一個是前世聽到的,辯機與高陽有一腿。

在此世,他接觸玄奘後,聽到的第二個版本是辯機勸太宗不要讓玄奘還俗做官。

不過細想,玄奘法師的版本,也有些邏輯硬傷。

太宗如果決定要做的事,豈是一個小小的和尚能勸得住的?

玄奘到現在,不還在做他的譯經僧人嗎?

朝廷也沒為難過他,相反,還一直提供譯經道場,各種榮譽高高貢起。

如果說是辯機之死,為因為勸諫太宗停之徵高句麗之事,這就說得通了。

一個和尚,在國家征伐大事上指手劃腳,不砍你砍誰?

蘇大為搖了搖頭,收起心神,忍不住問“道長,需要的時候是指……”

“比如對西域交流,做生意,平時派和尚做嚮導,就是極好的,當地信佛的小國,也會失去警惕心。”

“呃,道長會不會想得過於黑暗了些。”

“呸,你仔細想想,大唐向那些小國輸入的是些什麼狗屁東西?”袁守誠明顯聊大了,什麼話都敢說。

安文生在一旁聽得嘴角直抽,卻又不敢出聲打斷他。

“那些倭人派遣唐史,主要是學佛吧?高句麗、百濟、新羅,我們派去的除了商隊,主要也是僧人吧?還有突厥,西域各國,這叫什麼?”

袁守誠眯起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市精靈之外掛是幸運值爆表

蘋果不需要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