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五章 簡在帝心,大唐不良人,庚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情可治,那便是“頓開金鎖走蛟龍”。
世家高門借“天人感應”制約皇權的手段,從此就不靈了。
而蘇大為,對自己的方法,是極有信心的。
站在後世的見識上,站在巨人的肩上。
他的法子,是經過歷史驗證的。
後世,那個全民“除四害,愛國衛生運動”,真的消滅了華夏大多數傳染疾病。
受惠於此,才從建國時四萬萬同胞,變成人口十幾億的大國。
後世人對除害蟲、喝開水、建公廁、勤洗手,戴口罩都習以為常,卻不知這些方法是集合無數人智慧和實踐檢驗,才保留下來。
最簡單的,卻也是最有效的。
所以後世華夏,才能在一場場大疫下,迅速走出來,恢復正常生活。
在國外還在為戴不戴口罩而爭論不休時。
華夏人早就美美的端著一杯枸杞泡水,一邊滋溜開水,一邊享受著歲月靜好。
而困擾長江流域數千年的“血吸蟲”等寄生蟲病,在飲用開水,透過回土填埋,消滅釘螺的防治下。
在蘇大為穿越前的時代,也幾乎絕跡了。
他在安黃縣半年,也透過後世一些科學手段,將此類疫情一一清除。
除去深填埋消滅田間釘螺。
用中草藥治療痢疾,寄生蟲。
喝開水,上公廁,勤洗手,戴口罩。
甚至包括翻找蝗蟲卵,深填埋的方式,杜絕了來年的蝗蟲災情。
只要將這些方法在大唐推廣開來,什麼樣的疫情,都會得到控制,不會再大規模爆發,為禍華夏。
想到這裡,再想想後世那些美利奸之類的國家,蘇大為不由暗歎,文明這東西,是必須要經過無數歲月檢驗和傳承的。
華夏薪盡火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五千年文明不絕。
豈是那些化為蠻夷,幾百年便能學會的。
蘇大為穿越過來前,記得阿美利奸都被疫情麻翻了,好像一半的國民染疫,死傷八位數,從此一蹶一振,不得不抱華夏大腿,靠出賣以前的小弟討生活。
而一直在華夏西邊反覆橫跳的天竺阿三,因為多重變異,更是慘到喪葬業都被擊穿了。
依稀記得國民一半染疫,死傷也是八九位數。
從此只能跪下當狗。
沒辦法,文明斷絕,文明程度太低,也只能做狗才能活下去的樣子。
蘇大為正在想著這些,忽見一名太監領著幾名侍者守在道旁。
而領蘇大為出宮的太監見了,也只同對方暗自做了個手勢,便向蘇大為低聲道:“開國伯,有位貴人要見您。”
貴人,誰啊?
看這些太監有些眼熟,莫不是太子的人?
蘇大為也沒多想,跟著新出現的太監和侍者,向著一側偏殿走去。
轉過花園御道,湖水假山,過了太掖池,很快看到在一處不知名的花園中,正站著一個少年郎君,遠遠的,便向蘇大為拱手施禮。
“見過阿舅。”
蘇大為臉上的驚訝一閃而過。
不是太子李弘。
而是李賢。
後來被稱之為“章懷太子”,如今是沛王的李賢。
除去太子李弘,武媚娘與李治,最愛的便是李賢。
永徽六年,李賢被冊封為潞王。
顯慶元年,先太子李忠被廢,武媚娘長子李弘被立為太子。
李賢則被遷任岐州刺史,同年加封雍州牧,幽州都督。
要知道,當時的李賢還只是個嬰兒。
然後龍朔元年,改封沛王,加揚州都督,兼左武衛大將軍,仍任雍州牧。
龍朔二年,李賢八歲加揚州大都督。
很好很強大。
麟德二年,加右衛大將軍。
歷史上,李賢容貌俊秀,舉止端莊,深得李治的喜歡。
李治曾對司空李積說:賢兒已經讀了《尚書》、《禮記》、《論語》,背誦古詩賦十多篇,一看就能領會,也不會忘記。
當然,蘇大為對李賢印象最深的事,是乾封元年,李賢招募“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為王府修撰,後來李賢與其弟英王李顯鬥雞,王勃助興寫《檄英王雞》,溜鬚拍馬意圖十分明顯。
李治知道後龍顏大怒,認為王勃挑撥李賢與李顯的關係,一怒將他貶到蜀中。
心中轉著千般念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