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蜀道難,大唐不良人,庚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今被人無視的巨大落差,令楊炯五內如焚,心中湧起陣陣怨忿。

想報復,想出口惡氣。

但一想到方才蘇大為所作的《蜀道難》,心中竟隱隱生出一絲恐懼。

“不……剛才的詩一定不是他作的,豈有人有如此捷才,哪怕是子安也做不到吧?”

楊炯轉向一旁的王勃,向他道:“子安,你說蘇大為是不是抄別人的詩?”

駱賓王在一旁惱道:“令明,夠了,你今天怎地如此糊塗,得罪了蘇縣令,於你有何好處?”

“我就是看不慣……他一個寒門都不算,毫無出身根腳的人,憑什麼!”

王勃在一旁皺眉道:“令明,方才那首《蜀道難》,你可曾在別處聽到過?”

“這……”

“這詩,我的確一下子作不出。”

王勃正色道:“就算給我時間,我也作不出如此氣勢雄奇的詩篇。”

說著,他長嘆一聲:“蘇郎君這人,越認識他久了,你會越覺得他深藏不露,深不可測……”

他伸手拍拍楊炯的肩膀:“我勸你還是放平了心,好好向他致歉,與他交好,只會有你的好處。”

駱賓王也在一旁連連點頭:“子安說得不錯,蘇郎君才華橫溢,為不良帥,能斷案;為將,能橫掃西突厥、高句麗和吐蕃;作詩,他也能驚豔四座,如此出將入相之才,怎能不好好與之結交!”

“你們……”

楊炯臉上陣青陣白,突然一拍大腿道:“哎呀,幾位兄長以為我方才是與蘇大為為難嗎?”

“呃?”

“我與蘇大為非親非故,如去刻意結交,與那些阿腴倖進之徒有何區別?”

楊炯挺起胸膛侃侃而談道:“如今我與他雖有小摩擦,但也令他印象深刻,待稍後再登門致歉,一來二去,不就與他熟悉了嘛。”

“你這……你這小心思……”

王勃在一旁聽得兩眼大瞪,彷彿不認識楊炯一樣。

駱賓王揉著額頭,看著神氣活現的楊炯,一時也不知他是隨口編的,還是一開始真如此打算。

便在這時,盧照鄰突然大喊一聲:“成了!”

原來他憑著記憶,終於將方才的《蜀道難》默記下來。

盧照鄰舉起手中寫滿詩篇的紙頁,朝墨跡吹了吹。

他一臉歡喜的揚起手中的詩篇,向王勃和駱賓王道:“幾位快幫我看看,我有沒有記漏。”

“給我看看,我看看!”

王勃和駱賓王衝上來便搶。

……

“大兄,何事找我?”

蘇大為與狄仁傑走出聚會的屋宅,一邊走,一邊好奇的問。

“其實不是我要找你,是都督。”

“王都督?”

蘇大為腦海裡,回憶起劍閣道都督王西嶽的模樣。

做為劍閣道都督,遙控整個劍南道,王西嶽責權重大。

此人不顯山不露山,但是卻極有手腕,將蜀地治理不錯。

只可惜,近幾年蜀地多災,令王西嶽疲於奔命。

特別是去歲“疫毒”之事,險些釀成大禍。

幸虧當時剛剛徵吐蕃回來的蘇大為,受朝廷緊急調令,任黃安縣縣令,用心查案,終於戳破了詭異的陰謀。

這才消彌了疫毒的危害,令蜀地重新安寧。

半年來,蘇大為都在招攬流民,重建黃安縣,與劍閣都督打交道不甚多。

平日裡也只是與狄仁傑等都督府的僚臣,有些公務往來。

“王都督找我何事?”

“應該是公務上的事,具體的見了他自然知曉。”

狄仁傑似乎無心此事, 隨口應了一句,轉頭看了看,向蘇大為道:“阿彌,你聽說了嗎?”

“聽說什麼?”

“最近有傳聞,說朝廷有意遷都。”

“遷都?”

蘇大為只覺好笑:“大明宮才建成幾年,怎麼會遷……”

等等。

沒準不是謠傳?

蘇大為的心中一動。

狄仁傑看他眼神:“我就說你肯定知道。”

“我知道個寂寞啊,我不知道。”

“自從泰山封禪之後,天皇與天后,二聖臨朝,陛下龍體欠安,朝中之事,大半由武后而決。”

狄仁傑壓低聲音,彷彿自言自語道:“遷都……洛陽,會不會是武后的想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