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七章 賜甲,大唐不良人,庚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哦?不知是怎樣的帳?”
“陛下今日大朝會,那麼多外蕃臣子看著呢,都聽到吐蕃吞併吐谷渾,殺了吐谷渾王及弘化公主。”
許敬宗的語速不快,但每一個字,都極有份量。
“吐谷渾王,大唐蕃屬之國,天可汗的臣屬,弘化公主,太宗之女,如今俱亡於吐蕃,此仇若不報,只怕諸多外蕃會疑慮,會動搖我大唐統御諸蕃的根基。”
最後一個字說完,整個大殿安靜下來。
李治強撐著身體,在武媚孃的扶持下,站起身。
“右僕射,咳咳……所言,咳,極是!”
李治的臉龐憋漲得通紅。
對他而言,一時受辱可以忍得。
但有些底線,絕不容觸碰。
天可汗與朝供體系,是大唐所以統御四方的根本。
吐蕃妄圖改變這一格局,做挑釁大唐規則的人。
大唐,必須做出回應。
必須以雷霆般酷烈的軍事行動,來“回應”。
否則,根基動搖。
大唐四周的外蕃,胡人,只怕都會動盪起來。
到那個時候,就不提封禪泰山了,連能否穩住目前的疆土,都成問題。
將付出極大的治理成本,經濟、軍事、政治,數管齊下,才能重新穩住局面。
許敬宗算的不是經濟帳,他算的是未來的政治帳。
哪怕大唐剛經歷遼東之戰。
哪怕府兵疲弊。
哪怕如今大唐唯二碩果僅存的名將蘇定方病重,這一仗,都必須打。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朕意已決。”
李治在武媚孃的攙扶下,目光環視殿中文武諸臣,緩慢,但卻堅定道:“無人不想安定,無人渴望戰爭,但若吐蕃非要一意孤行,侵吞我大唐蕃屬。
那便雷霆並舉,滅此朝食。
大唐非好戰,只為懲罰不義而興兵。
明日,朕要看到兵部的摺子,此次出兵多少,糧草如何,戰略若何,拿出一個章程來。”
李治方才還是一副精力不濟,咳喘的模樣,但是說這番話時,居然一氣呵成。
他的兩眼閃動著懾人的光芒,有鯨吞萬里之氣概。
直到此時,蘇大為才看到了李治的另一面。
做為大唐雄主的一面。
“方略訂好後,朕要在半月見到府兵出長安,擊吐蕃。”
這話說出來,李積、蕭嗣業,甚至蘇大為和蘇慶節,李思文,幾名武臣一齊出列疾呼。
“陛下,徵吐蕃路途遙遠,而且兵甲、糧草、人員調動,恐非一日之功,半個月,絕無可能。”
“陛下,若太過倉促,只怕準備不足,吐蕃和吐谷渾那邊環境有異於中原,兵卒過去,大半水土不服。”
“且地形多山,我軍需要仰攻,攻山的話,重甲騎也不得施展。”
“陛下……”
“都住口。”
武媚娘厲聲喝道:“軍中有難處,難道陛下不知?此事非止軍事,更關係到大唐國威,那麼多蕃屬國都看著,若大唐不能迅速反應,以天兵臨吐蕃,今後大唐要如何坐鎮西域?
此戰,非爭軍勝,更要爭人心。
兵可速發,絕不可耽擱。”
這話說出來,李積和蕭嗣業一時語塞。
道理我都懂,可真要那麼玩,半個月的動員你想將吐蕃趕出吐谷渾,豈非兒戲?
“還有一事。”
李治喘息了一會,目光環顧李積和蕭嗣業:“朕以為,此戰的目標不妨大一些,除了將吐蕃人趕出吐谷渾,朕,還要看到大唐的旗幟,插上邏娑。”
邏娑是吐蕃的都城,即後世拉薩。
這話出來,整個大殿又是死一樣的沉寂。
不光李積變了臉色,就連許敬宗和郝處俊,都是一臉冷汗。
陛下真的動怒了。
這是想要將吐蕃滅國啊!
李治本人可能不太清楚高原地形,但李積、蕭嗣業和許敬宗等人,多少有一些耳聞。
何況,吐蕃如今的國力,比之顛峰時的高句麗也不遑多讓,想要一戰滅其國,這……
很有難度。
蘇大為目光掃了掃眾人,主動站出一步,向李治和武媚娘叉手禮道:“陛下,臣有一言。”
殿上李積、蕭嗣業的目光向他看過來。
李思文、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