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孤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2章 滅賊雪恥,重生明末之中州崛起,青山孤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月十五的京城,春光明媚。

保和殿內,崇禎皇帝高坐正中。兩班翰林,站立兩側。

大殿之內,氣氛凝重。這是科舉的最後一場,殿試就要在這裡進行。

依照禮法,皇帝不必多言。貢生進行點名之後,贊拜和行禮之後,考試就開始了。

行禮完畢,崇禎皇帝看一眼吏部尚書薛國觀,等候已久的薛國觀正色喊道:“散卷,頒發策題!”

隨著這一聲喊,宦官們託著卷子,放置在大殿內三百多張小桌子上。

此時,貢生入座,真正的殿試開始。

方以智坐下,看了看試卷,只見試卷右側四個字:滅賊雪恥。

方以智心中一驚,抬頭偷眼看一眼端坐正中,一臉毫無表情的崇禎,心道:好大的題目,恐怕這正是皇帝此刻所想吧。

的確,這正是皇帝心中所想。

這些年來,年輕的皇帝崇禎就沒過一天安生日子。北方建虜,現在已經稱作大清國,如今更加的兵強馬壯,稍微組點人馬,就能肆意凌虐大明疆土。大明朝幾萬幾十萬軍隊,在清兵眼中簡直視若無物,那怕是他們搶劫完了,依舊大搖大擺撤走,明軍連敢追擊的都沒有,更遑論正面作戰。

這是最大的賊,如今沒有人能有任何好辦法。

中原之地,現在湖北四川一帶,張獻忠羅汝才也正在肆虐,近來似乎打仗水平見漲,似乎朝廷越發難以奈何他們一般。哪怕他最信任的楊嗣昌最近也是連吃敗仗。

這讓崇禎如何不苦?

再加上各地的災患,崇禎每每想起,心頭就一陣陣心涼。從他17歲登基,始終以中興大明為己任,老天對他太不公平,建虜、流寇、旱災、水災就沒有一天消停過。

登基13年,他還是隻有30歲,如今感覺過了半輩子一般,心裡的悽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

但是崇禎沒有頹喪,他依舊堅忍不拔,他心中想著無論再苦再難,他都不能讓大明亡在自己手裡。

如今官場能用的人太少,國家的局面一日不如一日,這叫他如何不急?今天,朝廷的掄才大典,正是他出題,他要挖掘出一批新的人才,對人才的要求正如他的題目一樣:滅賊雪恥。

能夠滅賊,能夠幫助朝廷雪恥,就是好的人才,其餘的他已經不想太多了。

方以智看了一陣,定了定心。李亭曾經講過的三部曲方略,一下子浮現在腦海當中。

李亭認為,要滅國內流寇,首要則是先打建虜,打的建虜根本無有力氣南犯,才有真正滅流寇的空間跟時間。

其次有此空間跟時間之後,將北部部分防範建虜之兵南撤,參與剿滅流寇之戰。

第三,徹底滅了流寇,國內實力必然大增,到時候,就有徹底滅掉建虜之勢力,然後才是徹滅建虜之戰。

方以智心中想著,一邊磨墨,心中想著腹稿。對於李亭的三部曲他還是有些猶豫,該不該照這樣的方略寫下去。

此時他心裡也難以安定下來。

他去年跟李亭分別之後,經過鄉試中舉,然後又來北京參加最後的會試殿試,他家中卻出了極大的變故。

他的父親湖北巡撫方孔炤被楊嗣昌以貽誤軍機之罪送入大牢,導致敗仗的原因根本不在他的父親,本來是楊嗣昌排程出了問題。

他想起楊嗣昌,心中就一陣陣光火。

可是他也知道,朝中現在這些大臣,皇帝最信任的還是楊嗣昌。

崇禎皇帝登基以來,對國內流寇和關外建虜一直戰守難定,左右搖擺。一直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致使局面越發崩壞。

而楊嗣昌一針見血的指出,後金雖強,如疾在肩臂,流寇雖常被官軍所敗,卻是病在腹心。因此他提出一個清晰的戰略:攘外必先安內。

這是第一次,有人給崇禎指明一個方向,大明朝有了清晰的戰略先後順序。也是唯一的一次,讓崇禎看到勝利的曙光。

緊接著,楊嗣昌在國內針對流寇佈置“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戰略規劃,在崇禎十年十一年的的確確讓流寇得以消停下來。李自成被迫流亡,張獻忠被迫招安,不少流寇頭目紛紛投降朝廷就是明證。

一時間,這個戰略接近於成功。這也是崇禎真正信任楊嗣昌的根本原因,他至少能讓他看到這問題有解。

但是這個戰略有個致命之失誤,就是明朝沒有外患尚可,隨著崇禎十一年建虜的入塞,崇禎抽調各路剿匪大軍進京護衛京師,這個戰略就破局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曦日永恆

大雪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