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不論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3章 西南三省利益協商,大周昏君,談古不論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要說資源最豐富的地方,非遼東莫屬。
與其他行省相比,遼東的礦藏已與開發,並且無論是煤炭資源還是鐵礦資源,相對來說都比較的集中。
可為何張凌陽不想打造遼東工業區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遼東人延續稀少,根本就不足以打造工業區。
雖然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朝廷已經陸陸續續向遼東移民上千萬人口,可能夠直觀看出的是,遷往遼東的人口對為北方各省的貧苦農民。
很顯然,這些人不乏勞力,可文化知識水平卻極其有限,並不足以支撐一個工業基地的建設。
所以,張凌陽才沒有那麼迫不及待的在遼東打造工業區。
可為何張凌陽又想在西南打造工業區呢?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加強大周與天竺和緬甸等地的聯絡。
雲貴川山脈縱橫崎嶇,可以說是大週一十八行省中地理最為複雜的地區了。
因為山多,所以各方之間交通很不便利,所以如果想要加強對緬甸和天竺的聯絡的話,非得修路不可。
川蜀巡撫無疑是看到了這一點,才向張凌陽上了這麼一個奏摺。
經過一番思索之後,張凌陽親筆修書一封,命人八百里加急傳送給川蜀巡撫,告訴他自己的意思。
可川蜀巡撫很明顯也有著自己的想法,在收到張凌陽的書信之後,就又寫了一份奏摺。
在看過川蜀巡撫的第二份奏摺之後,張凌陽有些猶豫了,因為川蜀巡撫提出的議案很是誘人,讓張凌陽都不好拒絕。
川蜀巡撫的建議其實說到底就是團結川蜀所有的富戶商家一同出資修建至少一條通往緬甸的大道。
並且川蜀巡撫在奏摺中還說,對於集資修路的事情,當地的富戶和商家是願意的,是心甘情願的。
當然心甘情願了,這不僅能交好川蜀巡撫這位封疆大吏,他們所有的投資也能很快就收回來。
試想,一旦川蜀與緬甸之間的道路修通,最得利的是誰?還不是他們這些富戶和商家?
緬甸雖然很貧窮,但那裡一年三熟的稻米和數之不盡的玉石對商家的吸引力很大。更不要說,緬甸西側還有一個龐大的天竺市場呢。
一旦他們佔領了天竺這個龐大的市場,那以後只要開通商隊,就有無數的財富湧入自己的口袋,所以他們才會願意出資修路。
這一點,張凌陽自然也很清楚。
現在張凌陽唯一猶豫的一點就是,這件事情在上升不到國家層次的時候,單靠雲貴川三省能不能將事情辦成的問題。
畢竟,一旦道路開修,投資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還牽扯到至少上百萬的勞力。
試想,開通川蜀通往關中的道路,就需耗費三十萬的民力,那開通川蜀通往緬甸的道路,耗費的民力自然會更多,而且耗費的時間也會更多。
還有一點就是,即便這件事是由川蜀巡撫主導,可其中畢竟還牽扯到雲南、貴州兩個行省的利益,他們之間會不會有利益衝突?
就好比雲南,川蜀想要修通通往緬甸的道路,勢必要經過雲南,可這項工程又是由川蜀主導,雲南方面會願意?
再說,一旦道路修通,最先受益的是雲南,川蜀那些投資的商戶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耗費了無數錢財打造出來的道路,最後讓沒有一絲一毫投入的雲南受益?
所以這其中的彎彎繞繞,很是不少。
不過對於川蜀總督提出的這份建議,張凌陽最後還是拿出了支援的態度。
不過前提是,川蜀和雲南、貴州三者之間必須要協商好。
地方保護主義的可怕性到了二十一世紀都不能解決,張凌陽並不認為在沒有朝廷的牽頭下,三省之間有能力解決這個複雜的問題。
可張凌陽還是這麼做了,並且還欽命禮部尚書曹睿為欽差大臣,前往川蜀協調這方面的問題。
細數朝中大臣,沒有人比曹睿更適合這個欽差大臣了,因為曹睿的外孫,也就是三皇子趙旭已經是緬甸國君了,雖然現在還只是名義上的。
曹睿自然更加迫切的希望川蜀巡撫提出的這項建議能夠儘快透過,因為只有這樣,緬甸才能儘快的從其中獲得利益,三皇子才能獲得足夠的利益。
可曹睿現在能做的,只是盡力協調三方之間的關係而已。因為這關係到三個行省之間的安定。
如果因為曹睿表現的太過急切的話,只怕會讓其中有些行省心中不快,甚至到後期矛盾爆發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