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不論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9章 歐洲各國的反應,大周昏君,談古不論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蒙巴頓的如意算盤打的很精,可很顯然,他在國情諮詢會上提出的議案並未透過,因為支援蒙巴頓的議員只有三成。
可蒙巴頓並未因此沮喪,相反還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樣。
“通知下去,就照著我前些天寫的那些手稿,從明天開始讓旗下所有媒體全部都報道出來。”回到家中,蒙巴頓對管家吩咐道。
蒙巴頓的爵位雖然很高,可他之所以能有這麼大的政治影響力,卻完全得益於手下的幾家媒體。
尤其是倫敦早報,是一份在整個歐洲都有一定影響力的報紙。
蒙巴頓相信,只要自己將相關的東西披露出來,勝利的天平一定會向自己這邊傾斜。甚至,下次的首相選舉中,自己還有可能以絕對的優勢獲勝也說不一定。
泰安十五年這一年是英吉利首相選舉年,也是因此,蒙巴頓才會在這麼一個合適的時機丟擲大周威脅論的觀點。
於是第二天一大早,英吉利的數家媒體上開始出現與大周威脅論有關的字眼。
倫敦早報:據皇家科學院統計顯示,去年一年的時間裡,大英帝國與大周的貿易逆差高大三千萬兩白銀……
泰晤士晚報:昨天的國情諮詢會上,上議院議長蒙巴頓伯爵透漏,大周的國民生產總值佔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十,相當於整個歐洲……
英格蘭日報:大周商品充斥大英帝國國內市場,佔據市場份額的百分之事以上……
每日郵報:著名經濟學博士華生昨日透露,因為貿易逆差的關係,歐洲各國去年向大周輸送高大一萬萬兩的白銀……
……
林林總總,媒體上全是報道大周與歐洲各國的貿易關係。
一開始,群眾對此還不關心,以為這是寫虛假訊息而已,可隨著報道的媒體越來越多,一條條詳細的資料被披露出來,群眾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
甚至,在一些不敢露出真面目人士的組織下,英吉利還發生了幾起不大不小的群眾遊行事件。
這還不算完,隨著英吉利媒體的率先披露,其餘歐洲各國的媒體也開始陸續跟進報道關於大周與歐洲關係的文章。
甚至,萊茵日報更是尖銳的指出,如今的歐洲已經成為了大周的商品傾銷地和財富掠奪地。
這一下,可謂一石掀起千層浪,各國政府都無法再繼續淡定下去。
在巴黎,路易十八召開專門的諮詢會,會議上除了政府高層以外,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經濟學方面的專家、學者。
巴黎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法蘭西著名經濟學家華萊士公開指出:“之前各國媒體關係大周與歐洲關係的報道我也看過不少,總體來說,媒體上報道的都是事實。
而且經過本人的研究,結果我發現,如果再任由這種情況繼續蔓延下去,再未來的十到二十年之間,大周的國民生產總值將會佔據全球的一半以上。
而且,在未來的五到十年的時間裡,大周輸出的商品將會佔據整個歐洲市場份額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這還只是保守估計,也只是在經濟領域的研究。
至於任由這種情況繼續蔓延下去,會不會對歐洲政治、軍事等方面造成影響,又能造成多大的影響,我無法判斷。”
“我贊同華萊士閣下的話!”另外一位政府高層站出來支援華萊士,“去年一年的時間裡,法蘭西帝國對大周的貿易逆差高達一千萬金法郎。相信隨著時間的退役,這個差距會越來越大。而法蘭西帝國不同於英吉利,因為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殖民地。
財政部去年年底的報告上寫的很清楚,我國一年從殖民地一共開採出了價值八百萬金法郎的金銀。
這也就意味著,從去年開始,我國的金銀開始大規模的外流,而目的地就是大周。如果再任由這種情況繼續蔓延,我國將會成為大周事實上的殖民地……”
當然,有攻擊大周的,自然也有擁護大周的。
巴黎市長就說:“也許你們說的很有道理,可在此我要表明一點,三年前,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佔據了全球的百分之十三,而到了今年,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佔據了全球的百分之十六。
國民生產總值為何會提升這麼快,相信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來,這主要得益於與大周的貿易……”
“可是大周的經濟增長的更快!”華萊士說道,“三年前大周的國民生產總值只佔據了全球的百分之三十五,如今卻佔據了百分之四十以上。
按照這樣的發展速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