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不論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7章 建立中小學堂,大周昏君,談古不論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間進入泰安五年十月。
這天大朝會上,張凌陽頒佈了一道重要的旨意:除卻現在京城裡的皇家學院外,再在洛陽、成都、武漢、江寧四地設立皇家學院分院,並命各省建立至少一座中小學堂,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
大臣們一聽,這還得了?
原本的皇家學院他們已經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如果再這麼搞下去,只怕儒家學說就要就此沒落了。
於是群臣紛紛上諫。
“啟稟陛下,西夷弄的都是些奇淫技巧,如果這樣搞下去的話,只怕於家於國不利!”吏部尚書陳一鳴出來反對道。
戶部尚書朱開山也站了出來,“陛下,微臣支援陳尚書的意見,西夷的奇淫技巧不僅誤人子弟,更關鍵的是,建造這些學堂靡費太多。國庫……國庫暫時拿不出這麼多前來。”
其實國庫有多少錢張凌陽是知道的。自稅收增多之後,國庫日漸富裕。可每年花的錢也多了。
總的來看,國庫確實有些捉襟見肘,可要說連這點建造學堂的錢都拿不出來,張凌陽壓根就不信。
說來說去,還是朝中這些大臣始終認為西方的科學技術都是些奇淫技巧,根本就不足掛齒。
在這些大臣眼中,除卻四書五經的典籍,又有哪一本書不是歪門邪道呢?
如果今天張凌陽宣佈的是建造學堂供學子學習四書五經的話,只怕這些大臣早就一片歡天喜地的歌功頌德了。
“這些大臣的守舊思想看來是轉變不過來了!”心裡,張凌陽對朝中大臣充滿了失望:思想保守,不願進取,有這樣的大臣在,大周想要取得長足的發展,無異於痴人說夢。
可一時之間,張凌陽也尋不到合適的替代人選。如果將這些大臣罷免了,後面頂上來的人只怕同他們一個認知。別到時候換的人越來越不重用,那可就糟糕了。
想到這裡,張凌陽也沒有訓斥這幫大臣,而是直接道:“既然國庫銀子不夠,那就用內帑的錢,無論如何,明年開春的時候,朕要看到各地中小學堂開學的奏摺!”
想了想,張凌陽又對小福子吩咐道:“小福子,再去擬一道旨意,明年開春之時,各地中小學堂的學員一定要滿。士子不願意入學,就招秀才入學,秀才不願意就招童生入學,如果童生也不願意,那就招農家子入學。朕還不信了,天下這麼多人,區區幾個學堂還招不滿人。
另外,再去通知一下錦衣衛指揮使韓笑,令錦衣衛嚴格監督各地中小學堂的建造和入學情況。如果有人敢糊弄朕,不用回稟,直接將其打入錦衣衛詔獄!”
“奴才遵旨!”
上面那些話,於是是張凌陽因為生氣才說的,不如說是張凌陽是故意給這些大臣說的。
如果這些大臣向下面傳遞了什麼不該傳遞的訊息,結果致使明年各地中小學堂招不滿人,亦或者說招了一些歪瓜裂棗,那可有張凌陽哭的了。
到了今年年底,大周皇家學院入學的第一批學子就將畢業。
皇家學院的第一批學子除卻一半要進入工廠擔任技術人員之外,剩餘的那一半,張凌陽打算將他們分散到各地的中小學堂擔任教師。
明年這個時候,張凌陽計劃在全國各府開設中小學堂,因為明年皇家學院畢業的學生有上萬名之多。
如此下去,不出五年時間,全國各縣都能建設足夠的中小學堂了。
其實現在大周皇家學院畢業的學生當中,真正能稱為頂尖科技人才的,其實一個也沒有。
其實這事仔細一想都明白,這些學子再怎麼年輕,畢竟是從小讀聖賢書的,單憑三年的時間就培養出頂尖的科技人才,用屁股想都能明白,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是因此,張凌陽根本就沒打算留下一個學子搞科研。
除卻皇家學院外,張凌陽還打算在新都洛陽郊外建造一座皇家醫學院以及一座皇家農學院。
只是因為現在各種醫學書籍五花八門,要分門別類的歸置整檔,才能對外正式招生。
至於農學院,其實跟醫學院也差不多,甚至還不如醫學院。畢竟數千年來,天下間流傳的醫書很多,可關於農業的書籍,卻是寥寥無幾。
現在,已經有幾隊皇家學院的學者前往大周各地,調研當地的地理、氣候以及水文條件,為為以後編造農學書籍做準備。
來自後世的張凌陽深深的明白無軍不強、無商不富、無工不興、無農不穩的道理,甚至,這幾個行業中,農業佔據的地位最為重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