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不論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8章 鄭永基復相,大周昏君,談古不論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皇后所做,都是張凌陽所教,這是毋庸置疑。

張凌陽來到洛陽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其實跟王皇后如出一轍。

來到洛陽歇息一晚之後,張凌陽就帶著小福子、韓笑等人大張旗鼓的出了洛陽城的大門,直奔軍營而去。

此次隨從而來的將士,多不是中原人氏,剛一到洛陽,自然會有些不大習慣。

張凌陽就陪著他們一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並說些鼓勵的話,很快就去了他們的思鄉之情。

第二天,張凌陽又去了一些洛陽城外的農戶,同他們一同探討如何種植,如何耕地,很是親民。

如此反覆,直過了五天,張凌陽才算在新宮裡安定了下來。

不過因為前幾天的慰問,張凌陽在洛陽附近百姓心中的聲望一下子高了起來。

畢竟如此親民的帝王,別說見過了,他們以前連聽都未聽說過。

到達洛陽之後張凌陽乾的第二件事情,就是重新提拔豫南巡撫鄭永基為內閣首輔。

自幾年前鄭永基被貶之後,內閣首輔的位置一直空懸,並不是朝中沒有人,而是張凌陽對朝中那些大臣都不太滿意。

要說,僅次於鄭永基的吏部尚書陳一鳴要資格有資格,要聲望有聲望,大可直接任命為內閣首輔,可張凌陽就是不任命。

陳一鳴這個人,辦事能力是有的,這一點,張凌陽也不否認。可這人卻顯得有些迂腐,再說難聽一點,陳一鳴太懂得明哲保身了。

但凡朝中事務,陳一鳴但凡看出一點張凌陽的不滿意,就會隨大流的輕輕反對一下,而後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不再發表自己的看法,特別是在張凌陽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之後,更不會出頭。

這根本就不是張凌陽想要的內閣首輔。

身為內閣首輔,保守也好,激進也罷,如果連自己的觀點都不敢堅持的話,那這樣的內閣首輔,在張凌陽看來不要也罷。

至於其他的大臣,朱開山、曹睿這些人之前都擔任過封疆大吏,辦事能力也是極其老道也能堅持己見,可在朝中的威望卻有些不足。

身為閣內首輔,如果不能服眾,在關鍵時刻也不能擺平下面的意見,這也是一件極其可怕的事情。

如此算下來,也就只有鄭永基還算合自己的心意。一是鄭永基略知張凌陽的心意,二是鄭永基在朝中有一定的威望,三自然是鄭永基敢於堅持己見。

從羅斯國入侵瓦剌那次,鄭永基就敢瞞著張凌陽這事情就可見一斑。

雖然那件事情讓張凌陽很生氣,可對於鄭永基敢這麼幹,張凌陽卻是佩服的。

歷史大勢,浩浩蕩蕩。

張凌陽明白,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工業化程序的展開,民智逐漸覺醒,君權以後只會越來越弱化。

這個時候,朝中就需要有一位強硬的大臣了。

張凌陽並不覺得自己的子孫一個個都會睿智無雙,所以以後會更加需要性格強硬一些的大臣。

督察院左都御史李廣泰的脾氣倒是又臭又硬,可李廣泰正是因為秉性的緣故,讓大臣們都親近不起來。

這種情況下,只有性格而沒有調和朝中矛盾的能力,張凌陽自然也不會大用。

所以這般算來算去,也就只有鄭永基合乎自己的心意。

對於重新任命鄭永基為內閣首輔,朝中大臣反對的聲音並不多。

這些老狐狸,在張凌陽這麼多年不任命內閣首輔這件事情中,就已經猜出了一二,所以大朝會上張凌陽說重新任命鄭永基為內閣首輔的時候,他們連絲毫的驚訝都沒有。

除了督察院的幾名御史發出了反對的聲音之外。

遠在開封府的鄭永基一收到詔書,二話不說,甚至連行禮都顧不得收拾,就急匆匆的趕到了洛陽。

入宮面聖,謝恩!

張凌陽勉勵了鄭永基幾句話,就問道:“愛卿已復首輔之位,不知道這豫南巡撫的位置,誰做比較合適?”

想了想,鄭永基說道:“啟稟陛下,雲貴總督張廣之能力不錯,微臣覺得倒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遷都洛陽以後的豫南巡撫,可以說是大周朝第一封疆大吏了。

所以雖說張廣之現在擔任著兩省總督的職務,可一旦調到了豫南,卻屬於高升了。

鄭永基這麼一說,張凌陽倒是想起來了。

要說這個張廣之確實有能力,先帝多年未曾平定的苗人之亂,張廣之只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就給平定了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品吳掌櫃

陶人張

鐵血鑄新明

故土難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