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不論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3章 大周的實際情況,大周昏君,談古不論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江南是天下最為富庶繁華之地,排在第一序列自然無可爭議。

湖廣歷來有‘湖廣熟,天下豐’的說法,排在第二序列也是理所當然。川蜀是天府之國,百姓的生活相對要安逸許多。

至於河北、豫南兩省,兩省雖然地處大平原,可說實話,土地早已不像千年前那邊肥沃,之所以能排在第二序列,完全是吏治較為清明的緣故。

其他的幾個省份,山東就不再多說,雖然山東的地理位置不錯,可其吏治腐敗可以說位居大周之首,百姓的日子過得苦巴巴的。

西北幾省特別是雍州,早已破敗不堪,沒有了千年前的雄偉豪邁的景象。

而晉中,雖然出了不少豪商,可整個晉中完全處於太行山脈之中,連大一些的盆地都沒有幾塊,百姓的日子又能好到哪裡?

至於新興的海貿重地廣東,也就沿海的廣州附近看起來有些繁華,其他地方民生算不得好。福建、江西等情況連廣東都不如。

至於除卻川蜀的其他幾個西南省份,民生在大周更是處在吊車尾的位置,且又有苗人不是爆發的動亂,民生能好才是怪事。

這就是目前大周的實際情況,其實跟後世很類似,總體來說是東富西窮。

想要徹底改變這一狀況,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地理位置、氣候等都十分重要,有時候甚至不是人為能夠決定的。

張凌陽所能做的,只是儘量改善這一狀況而已。

在西北,張凌陽早已經下旨在祁連山、天山附近開始軍屯,引天山、祁連山之水灌溉那裡的土地。相信過不了多久,祁連山、天山附近將會成為一片沃田,最起碼能夠解決那裡百姓的衣食問題。

至於西南幾個省份,張凌陽的辦法卻並不多,因為西南地區山脈縱橫,單靠耕地,是解決不了百姓的口糧問題的。

所以回到京城之後不久,張凌陽便給雲貴總督張廣之下了一道聖旨,令其帶領百姓在那裡種植藥材,最後由太醫院統一收購。

西南地區山脈縱橫,氣候又溫暖溼潤,人工種植藥材其實大有可為。

當然,這麼做的前提是中醫必須要規範化。

在以前,但凡是有人生病,服用的都是散包的藥材,自從張凌陽下令太醫院研製藥丸之後,在李太醫的帶領下,太醫院已經研製出了數十種不同的藥丸。

藥丸一旦大規模生產,所引起的,自然是對藥材的極大需求,單靠藥農上山採藥,已經不能滿足使用需求了。

再說,這些藥丸,可不僅僅是大周自己需求,還要出口至其他國家和地區。

就好比上次出口歐洲用於治療黑死病的藥丸,所需要的海量藥材機會掏空了整個京城幾附近幾個州府所有的藥鋪。

無奈之下,最後張凌陽下令附近的幾個皇莊種植藥材,這才改變了這一狀況。

可皇莊賺再多的錢,也跟百姓無關,也根本改變不了百姓的民生,所以張凌陽才會做出現在這個決定。

西南多山,產出的糧食根本就不夠自己食用,但卻完全可以在山上散養一些雞鴨牛羊之類的牲畜啊,反正又不消耗糧食。

至於購買幼崽所需的錢,也完全可以向大周皇家銀行進行貸款的。

只是以前沒有人想過這個問題,所以也就一直沒有解決。

至於山東的問題,之前就提過,完全是吏治的問題,只要改善了那裡的吏治,民生自然而然就起來了。

再說,山東的膠東半島上,可是有著不少的天然優良的碼頭,也可以學習江南、廣東那邊進行海貿。

當然,與南方不同,山東如果進行海貿的話,物件只能是高麗、扶桑及琉球這幾個國家了,因為前去南洋的話,山東與南方沿海幾省相比,根本就沒有任何優勢。

最主要的,一是距離問題,二是產品的競爭問題。

大周對外輸出的商品,主要是絲綢、瓷器和茶葉這三樣。可這三樣,基本上都是南方的特產,山東拿什麼與他們競爭?

所以要想改變山東現在的問題,還是要緊抓吏治,儘量改善民生。

回京這一路上,張凌陽想了很多問題,可事情千頭萬緒,張凌陽只是想出了幾個大概的頭緒,下旨讓下面的官吏去做,至於最後的成果如何,張凌陽就不知道了。

不過在張凌陽看來,再壞還能有現在的局面更壞?

張凌陽回到京城,已經是八月份的事情了。

在宮裡休息幾天過了一箇中秋節之後,所面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之嫡女太囂張

夏日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