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曳菡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章 現象級影片下,影帝的誕生,搖曳菡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露』絲與美國鋼鐵大王的繼承人有婚約在先,卻在剛認識傑克的時候就跟著對方到處『亂』跑,去三等艙跳舞喝酒胡鬧也就罷了,甚至讓一個剛認識三天的畫家來未婚夫定下的艙室裡,給自己畫*素描!二十世紀的上流社會多麼的保守,連新生富豪都要被嘲笑為‘r’,『露』絲的行為簡直太驚世駭俗了,她根本沒將自己的婚約放在心上過,別說上流社會的女士們,恐怕在那個年代,普通的姑娘們像她這樣放『蕩』的都不多。”
“因為被戴綠帽子而感到憤怒很正常,任何一個正常的男人都會想要狠狠揍傑克一頓的,但卡爾做的還是太過了,栽贓陷害,還想要用手/槍爆傑克的頭?最後更是利用了一個走失了的小女孩登上救生艇?太壞了,卡爾·霍克利在此時已經徹底暴『露』了他身份帶去的思想影響,大資本家的唯己主義。不過壞的倒是很值得人同情。”
“至於傑克,倒是個有才華的藝術青年,英俊也富有愛心,不然不會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救下『露』絲,但要因此斷定他是個正義感十足的大好人那就錯的徹底了——大好人會透過賭牌的方式贏來泰坦尼克號的船票?正義的使者也不會勾引一個有婚約在身的女士,特別是在那名女士的未婚夫不僅沒有對不起她,還未她的家族還清所有債款的情況下。”
“至於傑克、『露』絲和卡爾的關係,更是狗血味道十足,一個女人在金錢和愛情中左右搖擺,兩個男人為她決鬥成仇,詹姆斯·卡梅隆真不是一個拍愛情電影的好導演,他的故事爛透了。”
紐約某家電影院裡,安德烈·艾奇遜沾沾自喜的想:‘哈,我的意見肯定能引起多數影『迷』的認同和轟動的。’
安德烈·艾奇遜是大眾電影雜誌《娛樂週刊》的專欄作家,寫影評比較多,但也經常對時下大熱的政治和社會新聞事件發表看法,要說安德烈·艾奇遜的水平有多高那不盡然——因為經常發表帶有強烈主觀『性』的,引起巨大爭議的言論,普利策獎從沒青睞過他,也不準備青睞他——他之所以擁有較高名氣,是因為酷愛挑刺且非常敢說,迎合了很大一批審美低階的觀眾的心理。
電影雖然是一門高雅的藝術,但也經常出產品味低階的作品,有些觀眾欣賞不了需要較高審美趣味的影片,不理解為何這些影片受到影評人和其他影『迷』的一致追捧和歡迎,更厭惡自己被貼上審美趣味不高的標籤,所以當安德烈·艾奇遜這種有點知名度的影評人/專欄作家,敢於和他們站在一起,對某些評分較高的電影大肆批評的時候,他們就感覺安德烈·艾奇遜和自己一樣都非常有個『性』,並對他十分推崇。
也因此,安德烈·艾奇遜屬於無論在公眾眼裡還是影評圈內知名度都比較高的專欄作家,當然,在公眾眼裡安德烈·艾奇遜的口碑較好,很多人哪怕不認同他的觀點也都佩服他的敢說,而在影評圈,安德烈·艾奇遜則有點臭名昭著了——因為他雖然也提過一些中肯的建議,但更多批評完全是無中生有,為罵而罵。
說實在的,安德烈·艾奇遜真的覺得《泰坦尼克號》一無是處到處都是缺點嗎?
當然不是了,他從頭到尾看的津津有味的很呢。
只是一涉及到工作,安德烈·艾奇遜就忍不住對電影的優秀之處視而不見,專心致志的尋找不足之處起來,他想的永遠只有要發表噱頭足夠大又與眾不同的影評,才能凸顯出他自己的慧眼,從而讓知名度更上一層樓——
影評人裡既有羅傑·埃伯特這樣功成名就,愛護大多數影片,發表影評非常謹慎唯恐傷害到別人的受人敬仰的影評人,也有像是a.o.斯科特這種包容『性』非常強,好惡明顯不介意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影評人,更有安德烈·艾奇遜這種誇誇其談、沽名釣譽的傢伙。
……
同樣身為影評人,《芝加哥太陽報》的羅傑·埃伯特的看法就跟安德烈·艾奇遜完全不一樣。
羅傑·埃伯特為自己有生之年還能看到《泰坦尼克號》這樣的電影而感到震撼不已!
影片一開始,當出現勘探隊在深海里尋找泰坦尼克號殘骸的鏡頭時,羅傑·埃伯特還沒有感到很驚訝,因為這一手詹姆斯·卡梅隆已經在兩年前他自己的一部深海驚悚電影《深淵》裡玩過了。
不過當電影透過老年『露』絲的敘述,時光倒流回1912年,那艘和歷史上真實的泰坦尼克號完全一模一樣的巨輪出現在畫面裡的時候,羅傑·埃伯特徹底驚呆了——上帝,如果不是知道詹姆斯·卡梅隆是透過幾艘1/8、1/20的船模拍出的這部電影,他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