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曳菡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章 哈佛舍友,影帝的誕生,搖曳菡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識他的人或嘲笑或調侃的叫“nerd”(書呆子),但他可是個脾氣溫和的、有思想的、愛乾淨的“nerd”,當然也會期待未來的舍友是個和自己志趣相投……起碼不要是個非常難相處的傢伙,畢竟哪怕二年級重新分配宿舍,他們也要在一起過上一年呢。
聯想到自己在開學前遞交的住宿申請,克里斯托弗·迪克森又想,他自己已經很明確的表態最討厭哪型別的舍友,新生主任應該不會故意分給他最糟糕的選項吧?
說到這裡,就要講一下哈佛的新生住宿制度:哈佛新生並不是按學院專業集體安排住宿,也不是由計算機按照新生名單完全隨機分配,而是由新生主任們一間一間宿舍的來進行細心搭配的。
入學前的夏天,伴隨哈佛大學的入學須知和賬單,郵寄到新生們手裡的還有一份住宿申請表,新生們需要詳細填寫這份重要的表格,因為這關乎到他們大學第一個學年、甚至是整整四個學年的生活,申請表內容包括新生希望自己有幾個室友、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特點、社交習慣等等一大堆的個人問題,申請表寄回哈佛大學後,新生主任們會根據這些表格,小心翼翼的將近2000名新生分配到17棟新生住宿樓的數百間2-6人宿舍裡,並儘可能的確保每一間宿舍的新生們都是互補搭配、志趣相投的。
等第一學年快要結束的時候,一年級學生將會被重新分配到13個2-4年紀宿舍樓群裡,二年級開學的時候直接去新的宿舍報到就行了,而他們的一年級住宿樓也會留給下一屆的新生——這時候學生和一年級時的舍友是不是投緣就非常重要了,投緣的話,他們可以一起提交住宿申請,2-4年紀的時候仍然住在一起,但如果不投緣的話,等待他們的將是一次重新分配,這次分配就沒有新生主任再進行苦心搭配了,第二次是完全隨機的。
等克里斯托弗·迪克森將衣服全都掛好後,宿舍的門再次被推開了,一個年輕人走了進來,拖著個巨大無比的行李箱。
‘噢!’克里斯托弗·迪克森在瞧見年輕人正面的時候就愣住了,他忍不住想:‘這就是我的舍友嗎?可他看起來應該被分去艾略特樓。’
艾略特樓是哈佛十幾棟非常有名的本科生住宿樓之一,翻版牛津、劍橋的建築風格,以居住生幾乎全是來自紐約、波士頓等幾所大城市貴族私立高中的社交精英,樓友間人際關係“比哈佛還哈佛”,冷漠、勢力和熱衷於俱樂部而著稱。
沒錯,哈佛每棟住宿樓都有自己的文化,因為就連最希望哈佛學生能夠互補長短,共同進步的新生主任,也不會隨意就將一個出生於基督教家庭的忠實信徒,和一個堅定甚至是偏激的無神論者分到一個宿舍裡,因為新生主任對哈佛新生住宿申請表充分尊重,使得居住在一棟住宿樓裡的學生大多興趣相似甚至相同,久而久之,每棟住宿樓都形成了自己各不相同,但又獨具特『色』的風格,像是亞當樓的學生熱衷於舉辦各種盛大的體育賽事和化裝舞會,洛厄爾樓崇尚英式復古,他們的華爾茲舞會和春季酒神節很有名,而艾略特樓的住宿生幾乎全是社交界的精英分子,還是出身良好的那種。
其實推門而入的年輕人穿著打扮並不過火,起碼不是哈佛很多自詡為精英中精英的富家子弟那樣矯『揉』造作,就連天熱了挽起襯衫袖子也要刻意折上三折的穿衣風格,不過沒有外套遮擋的簡單白t-shirt完美的勾勒出上身曲線,飽滿的胸肌將t-shirt上半部分撐的滿滿的,腰肢卻看上去細而柔軟,不像其他那些健身教練或健美冠軍的肌肉,堅硬又粗糲透『露』著濃濃的雄『性』氣息,它們的線條是柔和而清新的,就像來人那張幾近完美,卻似乎因良好教養而並不顯得咄咄『逼』人的英俊面孔一樣。
莫名的,克里斯托弗·迪克森還覺得眼前這個人有點眼熟,像是在哪裡見到過。
“嗨,我是威廉·布蘭德利,英國文學專業,來自洛杉磯。你就是我的舍友嗎?”
幾乎不帶什麼口音,聽不出來自哪個城市,硬要說的話,就是帶著一點聽起來出身教養都很好的口音——但等年輕人伸出手,並且態度友好的打了招呼後,克里斯托弗·迪克森卻是鬆了口氣,比設想的好多啦,雖然看起來像是艾略特樓的人,但是說話行為並不像。那些讀私立貴族高中的富家子弟,才不會對一個穿著長相都很nerd的人說話這麼友好呢。
“是的,我是克里斯托弗·迪克森,商學院mba,來自舊金山。你,呃,你可以叫我克里斯。”
“哈,又一個克里斯,其實我還有一個叫克里斯的朋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