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曳菡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1章 如何成為約翰·納什,影帝的誕生,搖曳菡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部分內容刪掉了?”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愣了一下,表現的比威廉更加悵然若失:“那你之前做的那些功課,不全都浪費了嗎……太可惜了。”
“也不算是完全浪費,我仍然會把我的想法演出來,只是導演不會刻意向同『性』戀的方向引導罷了。”雖然威廉也覺得可惜,但是最後他還是理解了製片人與導演的選擇:“其實格雷澤和霍華德先生也不想刪的,不過為了避免上映後引起爭議,被有心人利用給同志群體潑髒水,也為了納什和艾麗西亞的愛情故事線考慮,他們還是說服了高斯曼先生。”
布萊恩·格雷澤、朗·霍華德與阿爾瓦·高斯曼分別是電影《美麗心靈》的製片人、導演和編劇,他們近期為了一件事爭的不可開交,那就是——要不要保留原著里約翰·納什同『性』戀傾向的劇情。
約翰·納什不是同『性』戀,但他也沒那麼直,數名和他曾同學、同事過的人,都證實過納什年輕時曾同『性』有過親密的曖昧來往,而納什本人,也承認過曾和兩名男同學有過“特殊友誼”,包括他的初戀就是暗戀一名同『性』。
不過這些和同『性』間的花邊緋聞基本都集中在1954年之前,那一年,在英國數學家圖靈因同『性』戀被強迫注『射』荷爾蒙“化學閹割”兩年後,『自殺』死在了家中的床上,也是那一年,納什因在加州聖莫尼卡遭遇了警方的釣魚執法,因有傷風化罪被逮捕,比圖靈幸運的是,納什沒有遭到『政府』和警察多少為難,他為此事付出的代價只是丟掉了一份工作,不過從那時起,納什的同『性』緋聞基本上也就銷聲匿跡了。
本著忠實原著和令角『色』更豐滿立體的想法,編劇阿爾瓦·高斯曼和原作者西爾維婭·娜薩都是希望在電影裡提到納什年輕時的荒唐行徑的,但是製作人和導演在進行過一些調查與討論後,卻認為這部分內容最好還是要刪去。
好萊塢的思『潮』本來一直就是美國最開放和最前衛的,威廉·赫特與湯姆·漢克斯都分別在1985年、1994年憑藉《蜘蛛女之吻》和《費城故事》裡的艾滋病同志的角『色』而獲得奧斯卡影帝了,以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威爾·史密斯為代表的一群巨星演員也都有過扮演同『性』戀的經歷——或許有一天,同『性』戀元素在好萊塢電影裡會變得越來越常見,甚至會有人去拍gay版的《漂亮女人》,那代表著時代終於進步,人們不再把同『性』戀者當做異類——不過在當前,最容易出現gay元素的電影,還是傳記電影與藝術片,而且同『性』戀在其中多充當社會邊緣人的角『色』。
但是《美麗心靈》又不同於其他傳記影片,主角約翰·納什在五十年代患上精神分裂症,此後幾十年裡都飽受精神疾病的折磨,而從五十年代末期開始,有一項心理學研究開始盛行於全美乃至全世界,那就是“同『性』戀者其實是一種和精神分裂症相似的精神疾病”,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但卻流傳甚廣,哪怕現在不少心理學專家也開始論證反駁這種說法了,卻因為已經盛行了幾十年,還是非常深入人心。
如果完全按照原著來拍攝,會不會有人看過電影之後,因為約翰·納什,仍然錯誤的將同『性』戀和精神分裂症聯絡起來呢?
這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事。因為電影終究是要全球公映的,而世界永遠不缺乏保守派人士,譬如美國中西部的很多州,如果電影加重了那些保守派人士“同『性』戀等於精神分裂症”的想法,甚至因此影響到還在世的約翰·納什,那就有違電影製作者們的初衷了——加上同『性』戀在約翰·納什的人生中並沒有佔據到多麼重要的位置,沒有的話也不影響整部電影的故事,所以在製片人和導演的堅持下,這部分內容就被刪減掉了。
而萊昂納多之所以會替威廉感到可惜,是因為威廉為了劇本里拍完可能只有一分多鐘的內容,很有可能已經做了非常多的努力,連萊昂納多幾乎都將自己拍完《籃球日記》和《全蝕狂愛》後的經驗心得傾囊相授了,更遑論威廉私下裡的其他付出了。
舉例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從簽下片約以來,威廉已經去普林斯頓拜訪過約翰·納什本人數次,甚至還主動討教起了數學方面的問題,有媒體誤以為威廉是要繼續在普林斯頓進修學業,還進行了報道,當時恰好在新澤西州參加一場慈善活動的萊昂納多看到了報紙打電話給威廉,才知道是因為電影拍攝,而且當萊昂納多用懷疑及調侃的語氣問:“難道你扮演數學家,還必須得把自己也變成數學家麼?”時,對方還振振有詞:“主要目的當然不是數學啦,你知道納什教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