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7章 反覆猶豫,帝國爭霸,閃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到造船廠後,趙禹先給楊翰林打了電話,得知王開元去了外地,要過兩天才回來。
白止戰也沒有閒著,在船廠安排的接待人員陪同下,去參觀了那幾艘已經進入到舾裝階段的主力戰艦。
至於趙禹,他是大忙人,只是由他直接負責的戰艦,就有好幾種處於設計階段,得儘快完成,好在造船廠的船臺空出來之後動工,不然就要耽擱幾個月,因此不可能專職充當白止戰的嚮導。
讓白止戰感興趣的,並不是第二批“行省”級大型航母,是配套的大型巡洋艦。
在對待大型巡洋艦的態度上,帝國海軍一直很矛盾,或者說反覆了好幾次。
最初,包括白止戰在內,眾多海軍將領都覺得有必要建造大型巡洋艦,即快速戰列艦實在太貴了,如果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跟艦隊航母配套建造,必然會擠佔大量經費,從而導致航母的數量減少。
用造價低得多的大型巡洋艦替換,也就合情合理了。
在設計的時候,準確說是在專案稽核階段,帝國海軍才發現,大型巡洋艦並不像看上去那麼美好。
關鍵就是,造價並沒有低到能夠替換快速戰列艦的程度。
原因也很簡單,大型巡洋艦的動力系統並沒有縮水,採購價格根本就降不下來,而配套的主炮因為是重新設計,加上採購數量不會多到哪裡去,以及配套彈藥得單獨購買,實際造價也不低。
在一艘戰艦上,動力系統與武器系統是佔比最高的兩個部分。
拿快速戰列艦來說,動力系統大概佔到造價的四分之一,武器系統佔五分之一,兩者相加差不多就一半了。
相反,像裝甲這些,反到沒那麼昂貴,畢竟帝國的鋼鐵產能一直處於過剩狀態。
動力系統沒有縮水,關鍵在於海軍提出的戰術指標,也就是需要擁有超過,至少是與重巡洋艦持平的航速。
大型巡洋艦對動力系統的要求已經超過快速戰列艦。
要說的話,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帝國海軍在大戰爆發之前設計與建造的快速戰列艦,其速度指標,都是按照為航母護航來設定的。
拿“旭海”級來說,最低要求30節,最高才32節。
在進入到建造階段之後,因為經費的問題,海軍還做了妥協。
只要求以最快速度持續航行4個小時,因此可以提高動力系統的安全榮譽,透過超負荷運轉達到最快航速。
如此一來,就能夠把動力系統的額定最大輸出功率降低一些,從而大幅度降低造價。
這也沒啥好奇怪的,那是在大戰爆發之前。
別說是快速戰列艦,即便是更重要的艦隊航母,也必須量入為出。拿不到經費,或者是經費不夠,再好的戰艦也只能留在設計圖紙上。更何況,在“旭海”級之前還有4艘升格來的快速戰列艦。
顯然,這個辦法在大型巡洋艦上根本就行不通。
一場空襲,最多就持續幾個小時,而一場在遠洋上進行的追逐戰,往往要持續數日。
大型巡洋艦在設計之初,其實是為了壓制重巡洋艦,在遠洋殲滅重巡洋艦,不是專職為航母提供掩護。
在大戰爆發前,包括帝國海軍在內的,各列強海軍都已啟動後條約型重巡洋艦的設計與建造工作。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狹夷海軍僅建造2艘的“利艮”級,以及紐蘭海軍大批次建造的“巴爾的摩”級。
雖然帝國海軍也有後條約型重巡洋艦的設計與建造專案,但是海軍上下早知道,能夠壓制重巡洋艦的肯定不是重巡洋艦,而是配備口徑更大的主炮,航速也更快,裝甲更厚實的大型巡洋艦。
要說的話,其實就是新時代的戰列巡洋艦。
不同的是,大型巡洋艦針對的是重巡洋艦,並不要求具備能夠跟快速戰列艦並肩作戰的能力,也就是不要求能對付快速戰列艦的火力,把原本用在火力上的噸位用來增強航速與續航力。
顯然,在大型巡洋艦的主要效能指標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航速。
帝國海軍從一開始,就要求大型巡洋艦得擁有不低於現役重巡洋艦的速度,最好能夠超出1節到2節。
顯然,這個要求一點都不低。
在已知的現役重巡洋艦當中,航速最高的有34節,最低的也有32節。
要讓排水量達到了噸的大型巡洋艦的航速超過32節,需要的推進功率,不會低於排水量噸,航速30節的快速戰列艦。如果達到35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